加急见刊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应结合日本的实际经验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2-10-10 10:00:11

1.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日本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05hm2。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二战前,农业土地占有制度和农村产业结构略有变化,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低。二战后,日本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经济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高度重视生化技术,广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大力发展农业人才教育,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日本农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适应国情特点。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营规模小、专业农民少、农业集约化水平高、单位耕地面积固定资本大、农业基础设施好、农业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等。农民平均拥有农业固定资本的快速增长,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用地改善。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田园、高土地生产率和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农民与产前和产后部门密切相关,可以得到相关生产机构的支持。日本建立了各种农业合作组合,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

2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做法。

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包括贸易保护政策、价格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农业进口数量逐渐增加。政府采取保护农产品生产的政策,将重要农产品指定为国家贸易项目,不实行自由贸易,限制农产品贸易项目,严格限制进口数量。由于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率高,日本农业投资大,只能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自己的农业。日本目前的农业价格政策主要包括管理价格体系、稳定价格体系、稳定价格基金体系等。农产品价格体系有许多缺点,但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投资。各级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对于农业直接投资,主要发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补贴,明确规定不同类型主体的成本负担比例。对于农林水产金融,日本由农业协会等系统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承担,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融资资金,并对私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行一系列政策性金融。日本的农业金融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金融预付款、金融投资和农业协会系统金融机构资金。

3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中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为了加强农业的基本作用,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应结合日本的实际经验,不能盲目复制,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国家粮食价格改革应在价格体系中进行宏观思考,价格不应过低或过高,以避免妨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要保持独立地位,必须确保基本口粮自给,但盲目强调自给,拒绝进口也不可取,会导致世界粮食供应过剩,所以通过支付高成本换取粮食自给,最好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确保粮食供需平衡[2]。日本的经验表明,兼业农民违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原则,中国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需要使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使农业服务组织水平运行,建立城镇、村各级服务组织。纵向根据生产和销售的不同阶段,在市场信息、优良品种、施肥灌溉、畜禽疾病、加工和储存等生产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农业经济、水电、粮食、供需等部门应建立服务网络。按照日本农业协会的原则,农业服务组织应注重经济效益,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服务组织为主题,倡导国家和个人。现代农业需要高科技产业。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变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果。日本依靠先进的技术,使生产力走在世界前列,为缓解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与土地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中国农业资源的人均份额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它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较差的国家。由于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非农业占地面积的增加,在农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按照常规的方式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加强对农业资源的深入利用。科学技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施科技农业振兴战略涉及各个领域和部门,是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我国农业教育相对落后,农业技术人才发挥作用不足,农民文化水平低。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我们需要增加农业教育的投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调动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摆脱战后的经济困难,建立了农业协会和农业政策金融体系,避免了农业的急剧衰退,以保持国家稳定。日本没有实施城乡分割政策,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面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较多的问题,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使经济快速增长,长期城乡分割政策导致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农村矛盾尖锐,有必要借鉴日本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建设,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化体系,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