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民族药儿茶的生药学鉴定

袁玮 李莹 刘圆  2010-08-31

【摘要】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儿茶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儿茶在原植物、性状、显微和薄层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能够很好地鉴定该药材。

【关键词】 儿茶; 原植物;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Acacia catechu(Linn.f.)Willd. systemically in pharmacognosy,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sThe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were adopted.ResultsThere were exclusive in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ConclusionThe plant of Acacia catechu(Linn.f.)Willd.can be completely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s.

Key words:Acacia catechu(Linn.f.)Willd.;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Linn.f.)Willd.的枝干煎制的浓缩膏状体[1] 。始载于《饮膳正要》,《本草纲目》《本草经疏》中也有记载。《云南省药材标准》(1974年版)、《中华本草·藏药卷》《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药典》(1977年版至今)均有收载[1]。在傣族、维族、蒙药、德昂族、藏族中药用[2,3]。维医认为有生干生热、驱除肠虫、燥湿止泻、凉血止血、固齿消炎、净血解毒、消除黄疸、清热固精、通利小便,主治湿热型或血液质性疾病、肠道生虫、湿性腹泻、热性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腔疼痛、麻风、黄疸、滑精、遗精、小便赤烧。为傣族常用药,多用于治疗清火解毒、杀虫止痒敛疮、止泻、止血,主治“拢麻响洞破”(皮肤溃烂疮疔、湿症瘙痒)、“拢蒙沙嘿”(腹痛泻下红白粘冻、日久不愈)、“帕张、南日”(刀枪伤、外伤出血)。载于《认药白金鉴》、《无误蒙药鉴》等历代蒙医药文献,但对其原描述较为粗略,难以确认其原植物;多数蒙医将道扎作为干巴日-茶(儿茶)应用。 儿茶的活性成分为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等[4],具有抗病原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心律失常、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防癌抗突变、抗氧化、保肝解毒、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等药理作用[5],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肝病等。

1 材料及仪器

1.1 材料及仪器

儿茶鲜植物采于广西药用植物园,海拔50 m;儿茶药材购买于四川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均经作者鉴定。YD-1508轮转式石蜡切片机(浙江金华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数码相机(索尼公司);KQ 3200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OLYMPUS BX41 显微成像系统及TIGER3000 金像处理成像软件。

2 方法 取部分所采材料药用部位按常规石蜡制片法制作石蜡切片;按《中国药典》2005版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研究。

3 结果

3.1 原植物落叶小乔木。树皮棕色,呈条状开裂。嫩枝有刺,被短柔毛。托叶下通常有钩状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30对,总叶柄、叶轴顶端的小叶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小叶20~50对,线形,被疏毛。穗状花序长2.5~10 cm,花1~4,淡黄色或白色;花萼钟状,萼齿三角形,被毛;花瓣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被疏柔毛;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荚果扁而薄,长5~12 cm,宽1~1.8 cm,先端有喙,棕色,有光泽,果柄长3~7 mm。种子3~4粒,卵圆形,绿褐色。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见图1。

3.2 性状鉴别儿茶膏为方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黑色,平滑而稍具光泽,有时可见裂纹。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无臭,味涩、苦,略微甜。以黑色略带红色、不糊不碎、尝之收涩性强者为佳。见图2。

3.3 显微鉴别

3.3.1 果横切面为荚果。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组成,细胞较小,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10 列薄壁细胞组成,外层1~2 列较小,中部细胞较大,靠近内果皮有数列排列成环的石细胞。维管束为外韧型,且数个维管束排列成蝴蝶状。内果皮为2~5 列椭圆形细胞组成,且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见图3。

3.3.2 茎横切面茎为不规则五星状。木栓层为2~3 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黄棕色。皮层窄,由4~7 列长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鞘纤维排列紧密,3~5 列排列成环,略带黄色,少数纤维束四周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偶有石细胞,1~3 个散在。韧皮部薄壁细胞数列,形状不规则。木质部宽广,约占整个横切面的1/2 以上,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圆形,径向排列。射线1 列细胞,细胞长圆形。髓部钝五星状,髓部薄壁细胞近木质部的较小,中心部分的较大,具纹孔,几无细胞间隙。见图4。

3.3.3 叶横切面表皮为外层1 列长圆形细胞组成,均被角质层。栅栏组织为数列细胞组成,细胞内大多有被染成紫红色内含物,海绵组织为靠近下表皮的数列细胞组成。主脉不明显。见图5。

3.4 薄层鉴别取儿茶粉末1 g,乙醚3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0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儿茶素、表儿茶素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对照品溶液10 μl点于同一3 % CMC-Na黏合的硅胶G层析板上,以系统A:药典方法[6]正丁醇(水饱和)-冰乙酸-水(3:2:1);B:氯仿-甲醇-甲酸(8:2:0.08);C:醋酸乙酯-丙酮-冰乙酸(6:3:1)为展开剂,展距12 cm,取出,晾干,喷以10 %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的位置上可见淡红棕色斑点。见图6~8。

4 讨论 儿茶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具有专属性的特征,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儿茶。 在薄层鉴别中,由于儿茶和表儿茶素是同分异构体,二者仅旋光性不同,所以在薄层色谱中难以明确区分;按药典方法,儿茶素及表儿茶素并未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斑点边缘清晰,无杂质成分干扰。 展开剂曾选用氯仿-甲醇、二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甲醇等,但均同样不能将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斑点分开或斑点拖尾较严重,增加有机酸的含量只能部分改善拖尾现象但不能完全消除拖尾。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