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特色道德文化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孙晓峰 2009-10-21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 和谐文化 道德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论文摘要】完善中国特色道德文化体系,是目前走出我国实际存在的道德困境的迫切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唤;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文化的的核心内容。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文化理论建设,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道德文化体系,正确处理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关系,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完善中国特色道德文化体系,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铸造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之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所谓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道德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变过程。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原则、规范,是社会生活有序发展和稳定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道德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重要作用。没有它,整个文化就不可能存在,或只能无意义地存在。西方道德传统推崇理性、科学和人道精神以及个人主义的道德原则。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无非就是人类理性运动的过程:马克斯·韦伯说:“现代生活是由理性的经济道德、理性的精神以及生活态度的理性构成的,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或统一。”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文化十分丰富,德治德政思想源远流长。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以德治天下,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智慧。孔孟所开启的儒家道统始终把成德立人看作人生的最高价值,把道德实践看作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由于面临特殊的世界环境和处于转型社会时期更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和道德文化的支撑。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成为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使命。这是因为:
第一、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走出道德困境的迫切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唤。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文化嬗变。新生活的诱惑与旧心态的禁忌,使人们陷入了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道德教育扭曲变形,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各种各样的非道德主义泛滥。以职图利、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现象成为社会公害;见利忘义、为富不仁、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绝;吸毒、赌博、卖淫、嫖娼、纳妾、拐卖妇女儿童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沉渣泛起,甚至连历来被称为“净土”的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这一切不能不强烈震撼我们的心灵。精神的贫困、伦理的沉沦、灵魂的迷失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系列措施为中国人民走出道德困境指明了方向。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重新确立道德理想的实质性举措。
第二、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也必定是道德经济。道德本来就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则是从道德延伸或升华而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特别是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WTO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交易的原则、透明度原则、非歧视原则)在更深层次上蕴涵着道德人格的要求。全球化规则本质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在国际竞争中没有信用就没有竞争的资格。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化即理性化的经济行为,它推动人们走向市场竞争,驱使人们去追求最大利润,促使人们自觉实现产供销渠道畅通,启迪人们按照价值法则办事。所有这一切,都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去发挥调节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必须讲道义、重信誉、守合同,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按照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经营,否则必然损人害己。谁讲职业道德,谁就会赢得顾客和市场,取得竞争的优势;反之,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在市场上就站不住脚,甚至身败名裂,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内驱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是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社会责任感,加倍关注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第一,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道德文化理论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表现为先进文化观,明确了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确定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方略,突出了构建中国特色道德文化对社会广大成员引导、激励、凝聚和提升的重要功能。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的旗帜、纲领、指针,蕴涵着对科学文化和道德文明的系统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运筹,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和未来世界走向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加强道德文化理论建设应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主题,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目的,以点燃精神的火花和淬炼思想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塑造人。
第二,必须围绕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着力构建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体系。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应包括道德观念体系、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评价体系三个部分。近些年道德困境的出现,其症结就在于我们缺乏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的道德文化体系,使人们无所适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面向正在建设和发展着的市场经济,坚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并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构建了新的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导向,充满先进的文化、文明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要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当前,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一是使道德规范具体化、经典化、系统化。道德要求简约、通俗,更精炼优美、更全面完整、更富有哲理、更具可操作性,便于记忆、传诵、遵守、实践;二是使道德教育大众化、持续化、终身化。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而道德教育终身化则是文明社会发展和前进的精神支柱;三是使道德监督社会化、经常化、有效化。没有健全的监督评价机制,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处理好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的关系,努力寻求现代道德和传统道德文化的结合点。和谐社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强调多样和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道德文化博大精深。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克明俊德、以民为本,立身惟正、明道善策、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方面。其基本特点在于“重人伦关系、重精神境界、重人道精神、重整体观念、重修养践履、重推己及人”。对这些优秀道德文化成果要继承并发扬光大。当然,要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现代转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尤其要更新德育观念,丰富德育内容。当今的道德教育己不应满足于抽象的“弘扬人性”,而要从全球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从人类由竞争走向合作的发展趋势中,着力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如人类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问题、人类潜能开发问题、个体精神满足的问题、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等带有全球性、开发性、发展性、精神性的问题,更注重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还要以开放宏远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道德文化成果。
第四,必须处理好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关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重在惩戒恶行;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重在引导向善;法律惩治恶行于己然,道德节制邪念于未兴。道德对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的各个环节起着重要作用,道德还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充分说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不行,没有相对弹性的道德规范也不行,只有使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相辅相成。注重道德制度建设,即把凡是可以转化为制度、法律的道德规范都纳入制度、法律之中。这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进行道德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
一些国家直接制定了《道德法》,如美国于1978年通过了《政府行为道德法》,1989年通过了《政府道德行为改革法案》;韩国于1993年通过了《公务员道德法》,2003年公布了《公务员保持清廉行动纲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和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大量社会问题出现的情况下,要加快规范道德行为的立法和社会公约建设,健全社会赏罚机制,赏善罚恶,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清除社会丑恶现象,坚持反腐败斗争,稳准狠地严厉打击各种社会犯罪,有力地配合促进道德文化建设。当然,道德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法律化,道德本身有自己的特殊性及规律。如果将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法律化,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尽管中国特色道德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只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民主法制日趋完备,文化环境日臻高雅,社会教育日益合理,我们就一定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和伦理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伦敦:1961.英文版.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4]周桂钿.儒学在21世纪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