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弘扬传统美德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焦开河 2009-06-30
[论文关键词] 传统美德和谐精神道德人格道德自律
[论文摘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启发与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对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为指导方针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打牢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本文拟就弘扬传统美德对加强道德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思索和探讨。
一
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言,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它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所形成的一整套的“工夫”。这种道德建设的工夫和方法,值得注意、学习和借鉴的有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个人道德人格的全面建设。这种全面建设,一方面表现为,在传统文化看来,道德建设必须从个体到整个社会全体的扩展和扩充,另一方面更表现为,在个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心到意到身的完整要求和从言行视听的严格要求。所以儒家对道德修养,反复强调要正心诚意,反身而诚,时时刻刻拷问自由思想和灵魂。“诚者天之道也”。也就是说,在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个人必须在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道德的要求,不能表里不一,思想和行为上都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另外,就是这种道德修养必须时时刻刻全面保持,所以在《论语》里,孔子对学生解释“仁”的所指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要在言行视听全方面地符合道德规范。同时,还要求在时时刻刻的行动中实践道德行为,即所谓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思想中。
第二,道德建设必须是自觉自愿的。在古代,人们把道德自觉看作一种传统美德。个人必须自觉自愿的去实践道德,而不是因为社会要求被迫适应道德规范。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矣!”孟子更是走向一个极端,把道德品格看作人内在所有的:“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因此,人必须去实践道德,否则就是违背人的天性。孟子的这种认识虽然不够客观,但是其中包含的道德自觉的因素,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三,道德建设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强调道德自律。《论语》里曾子说:“吾日三省其身”,也就是说,加强道德修养,必须每天很严格地进行道德反省,进行严格的道德自律,用经常反省的方式来进行道德自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当然,这还仅仅是道德自律的一个方面。在道德自律上,儒家还特别强调慎独。这里的慎独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意思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谨慎戒惧,不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此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另外,在中国古代,慎独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也就是能够对认定的道德观念有所坚持。《五行》说:“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慎其独也。”通俗来讲,即对认为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一心一意坚持,而不是三心二意。
第四,道德修养必须从小事做起。例如儒家经典《大学》里,就把“格物致知”当作道德修养的起点。这里的格物致知的物,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当然,对道德修养而言,日常小事也是大事,所以格物致知,就是指的在日常小事之中,体会到道德修养的真正含义。《论语》作为奠定中国古代道德规范的典籍,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孔子生活中怎样通过日常小事来表现自己道德修养的例子,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而对此,在中国古代,在道德修养方面必须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的警句格言,更是比比皆是。
二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又有着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
首先,传统美德在内容和精神实质上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就一个健全的社会而言,道德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道德规范在很多时候,能发挥法律制度等硬性规定所起不到的作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对社会规范的有益补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正是认识到道德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意义,我们党一直十分强调社会道德建设。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具体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党对道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有着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和规定。
其次,在道德建设的方法上,提倡全面、自觉、自律,提倡防微杜渐。
道德建设在本质上讲,还是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无论是私人品德、职业道德、还是公共道德,归根到底,最终落实下来还是需要个人的自律和努力。因此,就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而言,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使个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传统美德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可供我们借鉴使用。提倡传统美德精神,有助于加强道德自觉、道德自律的品格形成。
再次,舆论引导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在传统的道德建设里,除去道德内容上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需要我们鉴别剔除之外,在道德建设方法上也存在着缺陷。这种缺陷突出表现为制度缺失。传统的道德建设比较强调个人的自觉和自律,但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制度建设认识不足。例如在《论语》里,孔子区分了道之以政和道之以德的区别,最后结果却是把刑政制度和道德修养对立起来。但是实际上,对社会道德建设而言,道德法制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制度更具有强制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道德建设必须要有制度监督。所以,对于道德建设而言,一方面必须用舆论引导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习惯;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法制,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度上能够对道德建设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是不能忽视传统美德的作用的。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美德。在传统美德中注入时代因素,使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