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如何消除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

李俊玺 赵晓慧  2010-10-13

【论文关键词】当代学生 逆反心理 产生 消除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家长管理学生的时间减少,大部分学生回家后,都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当代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大,已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成绩一直提高不上去,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加以引导,消除其逆反心理。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对某种宣传教育(理论劫定等)的一种抗逆心理。他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这种心晒的学生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完全相反。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时常遇到这样的同学:别沐都反对的事情,他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起是要做。这些同学对其他人总是抱有不友好的态度,别人刘他的赞扬看成是冷嘲热讽;老师和同学给他提意见看成是刘他的打击和挖苦,甚至会做出不理智报复、破坏的举动来;有的还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争的面红耳赤;有的甚至还预撞老师和家长,所有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作为青少年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正处于学知识、长见识的豆翘年华,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使他们小小年纪就产生这样的逆反心理,笔者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

目前,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大都是看其中、高招成绩,升学率的高低;高校选拔人才,主要也是看中、高招成绩,因为学生的其他素质,在短时间内(高、中招录取)无法去直接验证、考评。现在学校虽然不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但学生家长到学校或学生回到家中,其家长最关注的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能在班内占第几名,名次靠后了或成绩有些退步,当然要受到家长的质问;作为日夜操劳的辛勤教师、教育工作者,也不得不往这方面准备,时常加班加点,给学生批改作业,查阅资料备课,想办法找到能接近高、中招试题的类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强巩固。如此等等,造成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其学习压力非常大,常用敌对的态度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们不能看到别的同学成绩上升,不能看到老师辅导其他学生,不能听到自己家长称赞其他学生,他们会对同学、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还时常对着物品宣泄不满,以至破坏公共财物。

二、家庭学校杜会的教育影响尚存不足

现代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娇生惯养,使其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性,致使经受不住困难的考验,也不易养成努力学习、良好习惯;再加上有的家长自己在外不顺心,回家常拿孩子出气,打骂子女,子女受不了这种粗暴态度,往往以对抗的方式回应,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经验欠佳的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上课提问时,总是找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他们认为提问成绩差的学生,影响教学情绪;有的甚至在自习辅导时,也不想到成绩差的学生跟前;有的班主任没有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批评埋怨,致使差生感觉得到不公正待遇,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心里有很多气没有地方撒,整日闷闷不乐,于是便以消极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日积月累,形成逆反心理。

现存社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易导致青少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目前,社会上流传的金钱万能论、官倒腐败、吃喝玩乐、上网聊天、赌博等现象,都已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的已经开始染上这些恶习,产生厌学的念头,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他们由于经济的制约,不赶进人这些场所,但不是心理不想去,只有望洋兴叹,自叹不如,哪里还有心攻克学习负担,就与所处环境产生抵抗心理。

三、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矛盾

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边缘人”。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很强的独立感,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愿再向小学时期那样很多事情依赖父母等人,但他们在父母眼里,还是思想不成熟,知识阅历浅的小孩子。因此,做父母的常常插手孩子的事情。这往往被孩子们看成是一种约束,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很大。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从外表上看似对许多事情毫不在乎,但实际上内心却是很痛苦和不安的。他们常把自己摆在与别人对立的位置上,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上难免有孤独寂寞之感。这种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诱发犯罪。作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应该如何消除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教育学生,是出于爱护,但常常因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适得其反,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心理很强烈,不但不接受批评,而且还自暴自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对症下药,必须有针对性。

1、要因人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选择教育方法。比如对女学生,要考虑到他的接受能力,应尽量运用婉娩化的语言,将一些大道理用浅显通俗、饶有趣味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后在旁敲侧击地举一些不良的事例,她自然会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果对男学生,也用这种方法,自然是行不通的,因为男学生,找不到人证物证,他一般不会认识错误的。就是同一个类型的学生,由于其个性心理不同,有的学生内向较敏感,有的学生外向较粗心大意,教师对他们施教的方法也应有不同。

2、要因事施言

要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恰当地选择和组织话语。如班上有一个学生经常缺课、迟到,老师不能不明事由,劈头盖脸地进行批评,而应该首先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其认识到,即使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缺课、迟到是不对的。教师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进行教育,学生才能心悦诚服。

3、要因时施言

要抓住引发学生思想转变的时机,见机而言,因势利导,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教育时机一般有三种情况:问题爆发之前,即俗话说的苗头期;问题冲突之中,即高潮期;问题发生之后,即尾声期。教师要善抓苗头,往往苗头期是理想的教育时机。教师在苗头期内,与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谈话,层层递进,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如:我们学校有一位班主任,发现班上一名男生有早恋苗头,连续找他谈了三次话。第一次在充分肯定其长处的前提下让他自己谈优缺点,该男生回避了敏感问题。几天后的第二次谈话中,该班主任明确表明了早恋不好的观点,征询男生的意见,并问:“你觉得咱们班有早恋的同学吗?”对老师的探查,该男生用模糊的语言回答:“不知道,可能有吧,也可能没有吧。”第三次谈话班主任则开门见山:“今天就想谈谈你的事。”直接了当地了解其交朋友的情况并针对性地正面说理。男生在老师许诺保密的前提下,从头到尾地讲述了其交朋友的经过。并接受了班主任的“让感情冷冻以下”“应广泛地与同学们交往”的建议。这位男生感谢老师的信任和理解。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学习上,期末他被评为校三好学生,还被同学们推选为纪律委员。

4、因环镜施言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很要脸面。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受了批评,很可能使出性子,和老师顶嘴。倒不如把他叫到办公室内,单独上“政治课”,和他讲一些做好学生的道理,他或许能接受一些批评,这也是同行们经常说的:不怕违反纪律,就怕单独训练。

教师要教育学生,使学生心服口服。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并留好记录,记下人证物证,找学生谈话时就得心应手了;也可采用循循善诱的攻心战术来引导学生,列举出该生的许多某个方面的闪光点,使学生在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这样学生就能谦虚接受批评教育了。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