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魏爽  2010-10-13

论文关健词:青少年逆反心理对策

论文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探完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主客砚两种因素。教育工作者必烦从加创建优良的社会大环境、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强感价投入,密切教育者和放教育者的关系、加强同华群体的指导、净化校国环境.注调动他们白旁的积极性子几方面浦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育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1.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宜传。

1.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1.3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底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2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2.1主观原因

(1)青少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对成人言行的耳濡目染之后,他们逐渐掌握了逆向思维,正是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由于青少年在青春期到来之际,性发育逐渐成熟,导致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出于心理上的“断乳”,进而形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而成人的老师和家长在较多场合中忽视了青少年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苦口婆心的教育方法使青少年自尊心受到挫折,进而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3)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尽管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又是不平衡的,甚至是矛盾的。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由于看问题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把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往往看成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到对立面上。

2.2客观原因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专制型、放任型的父母以及残缺家庭,由于教育手段、方法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当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理的压力,并且他们找不到排解的适当方式时,便会在感情上产生抵触,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在现代社会里,父母对孩子已不再是权威,“反向社会化”和“反哺”现象越来越普遍,使得代际之间出现价值观念的差异,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冲突,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教育的不良因素是促成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偏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满堂灌和填鸭式,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加之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和老师的压力都很大,无形中产生了对立情绪;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惩罚,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

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对置身于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促使其逆反心理的形成。

(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如今的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健康可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和黄色东西,无形之中使青少年学习到的尽是一些肮脏的东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社会上的不良文化也侵蚀着青少年纯净的心灵。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3.1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它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2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所产生的是一种推动,消极不良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

3.3净化校园环境.创建优良的社会大环境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场所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各界应相互配合,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多样、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隔断产生不健康思想的源头,消除滋生逆反心理的温床。同时加强社会治安,文化环境的管理,减少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

3.4要重视膏少年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

总之,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