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谢水连 2008-11-21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除了受问题解决者的知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等智力因素影响外,心理因素也决不能忽视。特别是对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高中生来说,关注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培养他们稳定、健全的心理品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问题解决、心理因素、定势、学习动机、意志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知”与“学做”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完新知识以后,往往必须通过“学做”去验证。可是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的问题,而我们经常听到是:学生反映在“学知”时看似已经掌握的知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考完试或者讲解完一道题后,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或是其知识面上的缺失,而是在解题中缺乏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缺失,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笔者就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及对策谈几点刍见。
一、 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组成。
1、思维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的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抽象性、密度性、独立性方面的巨大差异,很多学生仍然沿袭着初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的影响。记得笔者在高一数学课上曾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当时很多学生的马上回答剩下五个角,也有部分学生说剩下三个角。其实这个问题在高中数学中,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分类讨论问题,只要学生拿一张纸比划一下,不难得出答案是多样的。从这个问题来看,思维上的定势,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学习动机。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活动也同样如此。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太强使认的心情过于紧张,不易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动机太弱容易被无关因素引到问题之外。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太难,太抽象,从而失去了学习动机,严重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3、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水平往往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为衡量标准。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也常常是害怕困难,缺乏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致。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怕学数学,例如有些同学害怕立体几何,于是一看到立体几何的题目就头痛;有些同学害怕应用题,于是考试一遇到应用题就放弃,以至成绩波动很大。其结果往往是简单的题目也放弃,令人懊悔不已。
4、情绪。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黑马”,但也常常会有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失常,这往往就是考试时的情绪所影响。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有时甚至一些平时做过的题目也会忘记。如果学生能以轻松的情绪迎接考试,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针对影响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的策略。
1、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的高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自己把需要学习的东西找出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自己得出抽象的数学结论,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能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认识欲望和求知欲望。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对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而在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时就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又体验到失败感。具体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作业,甚至对考试的题目也可以进行分层设置。
3、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实践与体验,从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能进能退”等方法,有效地培养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独立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鼓励他们尽量独立完成,只有在经过多番的尝试后才能问老师或同学。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自己重新、认真的纠正过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应付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品质。只有在体验过“挫折”与“失败”后,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4、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包括测验、尤其是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改善和调整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但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此,关注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培养他们稳定、健全的心理品质就更显得意义非凡。
1、乐国林田建芬《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探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2期
2、程明亮等《解决问题心理学》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年
3、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4、叶尧城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