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英语口语活动小组 提升英语口语课堂有效性
何卓敏 2012-12-19
1 探索的背景 1.1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在2001年中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教育部,2001)该标准还鼓励英语教师运用创新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着重增加语言产出的活动和有效的小组活动。 1.2 高考听说考试的明确要求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的要求,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考试从2011年开始分别进行笔试与听说考试。其中听说考试占英语科总分(满分150分)的10%。英语听说考试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 该调整方案分别对听力和口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 ——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另外,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听说部分的题型作了如下说明: A节模仿朗读,要求考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尽可能与片段保持一致。 B节角色扮演,要求考生明确拟要扮演的角色,完成三问五答的任务。 C节故事叙述,要求考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而且复述内容应涵盖尽可能多的原文信息点。 1.3 分析英语口语训练的现状 广东省英语高考在多年前就设有听力项目,学校普遍形成了成熟的提升英语听力的做法。然而,对于听、说统一考试,一线教师尚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尤其是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事的交流中发现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开展口语活动; ——学生英语语音、语调不够准确,缺乏英语方面的自信; ——在表达过程中过分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在开口讲英语的时候焦虑感强烈; ——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依然崇尚“哑巴”英语; ——传统“听老师讲课”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无声地”参与课堂; ——缺乏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没有练英语口语的动机; ——缺乏英语听说学习的策略; ——英语听说任务缺乏激励性; ——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有限,主要依靠汉语讲授英语课; ——…… 2 理论依据 2.1 高中生为什么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发表在英国《ELT Journal》上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以被动角色发言似乎没有被完全归因于他们的文化差异、有限的语言资源或者焦虑情感。事实上这种现象也会由于教师过多的课堂控制而导致学生缺乏交流的机会。(Winnie Lee and Sarah NG, 2009) 她们也指出在学生分组的活动中,教师以调解人的身份,利用促进导向的策略有助于促进小组成员的参与和减少小组讨论群体的冲突。在她们的研究中,教师互动策略被认为不是课堂上学生沉默的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活动或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会对学生的沉默产生影响。 另外,教师所营造的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也容易引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教师对讨论主题的控制也是导致英语课堂互动水平低的原因之一。(Xiaoyan, Xie, 2009)她同时认为教师应该将部分的课堂控制权转交给学生,这将是促进课堂互动良性发展的重要一步。她还主张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模式的口语表达机会,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沟通基础。 也有专家指出,教师倾向于获得预期的答案和不充分的等待学生回应的时间也要承担部分导致学生堂上不积极作答的责任。(Jackson, 2002) 2.2 小组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被定义为:在教学中使用小群体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共同努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和对方潜能,使学习所得最大化。(Johnson, Johnson, and Holubec1998)小组合作的活动通常是通过一套良好的规定和高度机构化的策略来实施的。
在当今中国的英语教学理论中,专家们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大部分英语学习者也非常欢迎这种允许朋辈交流和合作的教学风格。学习小组的运作模式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积极参与的程度。(Huiping Ning, 2010)该文章作者还认为仅仅将学生分组是不可能使他们从小组活动中得益的,教师有责任创设轻松的语言环境减轻学生的语言焦虑,并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活动小组要有良好的结构,应该作为日常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步骤,并让他们认识到有必要和同学用英语进行交流,以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