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出口现状及对策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2-26 10:00:07
一,引言
花生是世界五大石油作物之一。在世界市场上,中国、美国、阿根廷和印度是最重要的花生出口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466.7万公顷,居世界第二;总产量为1500万吨,占世界40%,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超过7000万亩,产量1500万吨,其中出口51万吨。2009年,国内花生产量仍高于常年平均水平。从全球战略格局来看,中国有14个省份的花生种植面积超过6.7万公顷,单一产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但近年来国内花生出口形势不乐观,经常遇到各种技术贸易障碍,国外使用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认证设置各种贸易障碍,最常用,最大的影响是农业残留、黄曲霉毒素和重金属设置技术障碍,给中国带来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中国花生的国际声誉。因此,分析中国花生出口现状,采取相应对策,对促进中国花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中国花生出口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优质花生品种单一,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影响中国花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质量问题,花生品种是影响国际竞争力和出口效益的条件之一。中国出口的花l7和鲁花4在日本市场上只售出8元,而日本生产的低脂花生东帮l相当于58元8元,每l50元。与美国和阿根廷相比,中国出口花生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虽然中国农业技术部门选择了一些新品种,但很少有品种真正促进了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规模。出口花生的内部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效益。
2.市场竞争混乱,出口价格低廉。目前,中国有许多花生出口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企业的相互压力,导致花生出口价格下降,以山东花生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已注册300家,实际出口加工企业1000多家,规模较小,花生出口企业数量的扩大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直接和小规模的利益,一些企业实际上压低了价格,更重要的是,为了留住买家,击退同行,他们报告了产品本身的成本价格,使外国买家从中获利。同时,由于中国许多小企业进入市场,缺乏行业协会组织的规范和协调,在国际需求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一旦订单出现,就会导致花生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使企业出口增量不提高效率,使许多花生出口企业深受其害。
3.经常遇到绿色贸易障碍。目前,发达国家以保护健康为由,对花生和产品制定了严格的黄曲霉毒素限量值,总体趋势越来越严格,含量要求越来越低。花生在播种、收获、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风险。由于其致癌作用,各国都加强了对花生和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量小于15pg/kg。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花生黄曲霉毒素限量已降至4pg/kg,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限量要求也小于5pg/kg。目前,国际上将低于5pg/kg的检验结果视为无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2008年,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报告了中国369批食品,其中报告最多的花生占总报告的45%。日本一直经常扣留中国的花生,2008年扣留了18批。扣留的原因是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超过了标准。自从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日本已经对我失去的日本大粒花生BHC和乙草胺进行了命令检查。根据日本肯定列表,对于尚未确定具体暂定标准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将设定0.01ppm的同一标准。一旦食品中的残留物含量超过该标准,将禁止进口或流通。自2010年以来,欧盟已连续22周报告54批中国花生及其产品因过量黄曲霉毒素而被扣留、退回或销毁。日本还加强了对花生等籽仁产品黄曲霉毒素的检查。
三、分析中国花生出口问题的原因。
1.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升级。近年来,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门槛不断提高,特别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典型的是日本、美国和欧盟。例如,日本通常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借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以食品安全的名义进行贸易保护。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壁垒体系,主要分为传统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有机食品标准体系。传统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三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性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绿色标准可以根据国内需要随时制定和实施,使中国花生出口处于被动状态,这无疑提高了花生出口的贸易风险。例如,2006年日本发布的肯定列表制度,许多标准都参考了美国的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意味着对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折扣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苛刻。日本可以随时根据国内需要调整管理规模,如果出口企业粗心大意,将被拘留、退货、销毁甚至关闭。
2.质量监督薄弱,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花生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落后,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已不能满足当前花生加工和出口的需要。此外,我国花生种植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在花生种植过程中无法科学管理,使花生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我国花生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此外,检测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农药残留、亚硝酸盐、重金属等项目普遍存在泄漏检测问题,也影响了我国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3.科研投资有限,缺乏高质量的栽培技术。我国适合出口的优质花生品种较少,也与花生科研实力薄弱有关。花生栽培更注重对生产特性的研究,对花生质量不够重视,缺乏对花生品种育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治技术的系统深入研究,这也限制了花生原料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花生生产大省从事花生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单位有山东花生研究所、广东农业科学院作物、中国农业科学院油作物研究所等,同时在部分省高等农业院校也从事花生科研工作,但在这些研究单位中,只有山东花生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花生研究的机构,国家应增加投资,确保科研实力。
4.政府支持有限。2008年4月,财政部在《中央财政种植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极低金额的花生补贴,基本上将花生排除在政府支持的品种之外。9月,农业部发布了《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提出在未来8年重点培育16个优势农产品品种,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58个优势区,花生再次错过优势品种。直到2009年9月18日,国家才将花生纳入2020年食用植物油发展规划。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良好的花生补贴政策,计划扩大高产花生的规模。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担心税收下降不愿意到位,客观上抵消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花生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