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需求应运而生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2-26 10:00:0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加,周边地区人民币流量和存量持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在中国前所未有。然而,由于中国对资本账户的控制和海外对人民币金融风险规避工具的缺乏,人民币的国际化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对建设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的需求应运而生。借助香港高度自由的经济优势,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是风险可控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场。

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现状。

自2003年香港人民币业务启动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已在多个层面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

(1)人民币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从事商业零售、住宿、餐饮、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服务的指定商户和贸易企业可以在香港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截至2011年3月底,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共开设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209万户,人民币定期存款账户50万户,人民币活期存款4514亿元,占香港所有外币存款的15%。与2010年11月底的2800亿元相比,增加了46.9%。同时,人民币存款相关产品也进一步丰富。例如,渣打和恒生银行推出了与美元或欧元等外币或利率挂钩的人民币结构存款产品。

(2)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越来越好。自2009年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香港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迅速增加。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供的数据,香港目前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已从2009年12月的13.6亿元增加到2011年1月的1080亿元,其结算金额占整个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70%以上。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广泛参与。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154家银行参与了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平台。

(3)人民币债券市场继续扩张。2007年6月27日,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债券。此后,一方面,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报告,仅2010年就发行了350多亿元债券。截至2011年2月,香港共发行59只人民币债券,总规模776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416亿元。另一方面,债券发行主体也进一步多元化。从最初的财政部和大陆银行扩展到香港企业、跨国企业和国家金融机构。例如,2010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作为香港第一家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家组织,在香港发行了12亿元债券。

(4)人民币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目前,香港银行信贷产品市场有:存款、兑换、汇款、信用卡、扣款卡、支票、贷款、贸易融资等产品;在债券市场上,有国内银行债券、国债、香港公司债券、跨国公司债券、国际金融机构债券;在外汇市场上,有即期交易、远期交易、NDF(无本金交付的人民币远期合同);衍生品市场有利率交换、ELN(结构性股票挂钩票据);在基金市场上,香港证监会批准了四只人民币计价公共基金;在保险市场上,2009年国寿(海外)率先在香港市场推出人民币大病保险业务;2010年7月新清算协议签订后,及时推出人民币长期寿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