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4-05-08 10:00:04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概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提高各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

科学素养包括五个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全面、完整的质量结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索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那么,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师如何将科学素养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呢?

一是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鉴于这三个目标的设定,新的生物学教科书比旧教科书增加了很多内容,其中之一是科学史的比例增加了。在处理这些内容时,一些教师的态度被忽视,忽视,认为高考不会检查科学事件中的人物和实验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师,让学生课后阅读,这种做法可能对生物学的基本原没有影响,但不利于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在教育改革浪潮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新的人才观,以科学史介绍内容为新机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质疑、创新、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是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索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教科书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现实精神。科学是严格的实事求是的。任何科学结论都经过了无数次的科学家实验,重视教科书中的科学发现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现实精神。其次,注重实验过程教学,建立学生的科学探索思维,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教科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注重教科书中学生的实验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最后,扩大教科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科学现实精神和科学探索思维,而且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有勇气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并将思想转化为现实。

三是注重STS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STS是英语科学、技术、社会的缩写。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学理念,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与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鉴于我国的经济基础、文化特征、STS教育的理论基础和课程的实践基础,我国尚未有正式的STS教材。因此,将STS思想渗透或应用到当前的生物教学中,赋予生物学新的活力和功能,更好地支持原有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内化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解决当代社会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决于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教学内容的扩大应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脑科学、生态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二是加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加强生物科学技术教育。如花卉、果树、食用菌、药用植物、经济动植物、新农业技术、生物资源开发、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应用。第三,加强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教育。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加强国家科技教育的方法。如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优生、性教育、营养与健康、长寿、资源、能源、自然保护等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决策能力。

中国的教育仍然属于考试导向教育,但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考试导向没有矛盾关系。相反,在层层指导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考试导向学习。然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