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医湿证代谢研究

来源:投稿网 时间:2022-12-05 10:00:04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

中医证候是一种复杂的生活现象。近年来诞生的代谢组学不仅能反映生物的功能水平,还能精细测量代谢物。融入当前系统生物学的学术内涵将是中医证候学的必然趋势。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为中医证候学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平台。利用代谢组学的最新现代技术,探讨中医证候学的本质内涵,为微观解读中医证候学的本质提供了可能性,为中医证候学的现代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我查阅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以下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2.1肾阳虚证。

董飞霞等[8]选择60例慢性肾病患者(30例肾阳虚患者,30例非肾阳虚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体检,并采用尿液代谢组学指纹谱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肾病三期与正常样本代谢模式的差异非常明显,建立的预测能力也非常强。25种不同代谢物排序后,标准产品识别差异物质的关键代谢成分是丙氨酸、胺丙二酸二乙酯等物质,明确改变方向和代谢方式,可以很好地区分肾阳虚证与非肾阳虚证的差异。杨丽萍等[9]利用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肾阳虚模型动物的代谢网络明显偏离正常组动物,经温阳中药干预后,模型动物的代谢谱恢复到正常范围,呈现网络修复的结果。

2.2虚寒证。

徐斌等[10]观察大鼠灌胃给龙胆水煎剂(RGD)后尿液代谢谱的变化及其与龙胆寒性作用的相关性。核磁共振氢谱([1H]NMR)数据显示,RGD组和对照组在主要成分分析得分图中呈聚类分布,两组之间没有重叠。RGD组尿样中葡萄糖和氨基酸显著增加,牛磺酸和氮氧三甲胺显著减少。长期给予大剂量RGD可使大鼠出现虚寒证体征。给药后尿[1H]NMR谱的变化与龙胆寒性作用有关。

2.3寒证和热证。

王江山等[11]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UPLC-Q-TOF)的血浆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疾病分类。因此,RA的不同病程(稳定期和活动期)和中医特定证候(冷证和热证)可以明显区分。因此,代谢组学在阐明中医理论、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交流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4血热证。

刘伟红等[12]采用核磁共振谱技术,分析了53例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与31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可以明显区分健康对照组,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也可以更好地区分。冷血解毒汤可调节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糖脂代谢,使其代谢网络呈现出修复正常状态的趋势。因此,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和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功效评价研究。

2.5肝火亢盛证、痰湿雍盛证、阴虚阳亢证。

陆益红等[13]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与基于GC/MS血清代谢组学的关系。GC/MS用于确定健康人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分析其代谢谱后,表明健康人与高血压患者的血清代谢谱有明显差异。上述三种类型的高血压可以清晰区分,也可以显示高血压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基于GC/M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在揭示中医理论本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探索证候物基础的更合适手段。

2.6肝郁脾虚证。

[14]4]讨论慢性束缚应激老鼠(肝郁脾虚模型)血浆代谢表型的变化。通过对慢性束缚应激老鼠血浆1HNMR谱的分析,表明每组老鼠血浆1HNMR代谢谱之间存在差异,可以从代谢组分析中找到特定的标志性代谢物,解释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因此,代谢组分析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2.7痰瘀证。

刘伟红等[15]探讨了痰瘀证候的动态演变、时相特征和痰瘀代谢的变化。对高脂血症模型鼠血浆1HNMR谱的分析显示,每组鼠代谢谱不同。随着模型时间的延长,不同时点模型组鼠的代谢谱也不同,表明高脂血症早期以脂质代谢紊乱为特征。随着病程的进展,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乙酰糖蛋白表明凝血机制异常,酮体和乳酸的升高表明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因此,可以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痰瘀演变过程的特殊标志性代谢物,以解释中医痰瘀证候的生物学本质。

2.8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

王广基等[16]基于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全面检测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探索血浆内源性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这两种冠心病和健康组。此外,这两种类型之间多种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明显不同,与能量、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异常有关。可以看出,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显示了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表明代谢组学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2.9气虚血瘀证。

李林等[17]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研究气虚血瘀证老鼠对正常老鼠尿的组成变化,发现甲酸、肌氨酸酐、α-酮戊二酸、柠檬酸等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提示气虚血瘀证的生成机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证据。此外,GC-MS研究了气虚血瘀证小猪血浆样本[18],甘油、醋酸、肌醇、氨基酸、胸氨酸等脂质代谢物的代谢水平显著提高,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物的含量显著降低。可以看出,该代谢模式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心肌缺血,也可为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10湿证。

本课题组中医湿证代谢研究,如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湿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舌苔液代谢组学研究等,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代谢产物UGO/MC基于各种代谢组学方法对医学证候的本质研究,总结其优缺点如下。核磁共振谱(NMR)和色谱-质谱联用是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的两种常用方法。核磁共振谱法非常适合研究代谢物中的复杂成分。核磁共振氢谱([1H]NMR谱)是最常用的。NMR法非常实用,预处理生物样品快捷简单;它可以检测整个动物或人体特定器官细胞中的代谢物组,而无损伤。但缺点是灵敏度低。色谱-联用,如超高液相色谱-间飞行质谱(MCS)和QCS。定性和定量分析生物样本中复杂代谢物中的各种成分,无偏差,高效快捷,灵敏度高。然而,每种色谱-质谱联合技术都有其缺点。GC-MS预处理过程繁琐,衍生方法复杂,GC分离效率低;LC-MS缺乏谱图数据库,难以识别化合物的结构;GC-TOF/MS的数据处理非常复杂,不易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