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面畸形分类与下颌形态分析
摘要:突面畸形的诊断分类自提出以来,在正畸临床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该分类方法以颜面形态作为考察入口,结合咬合关系、牙槽突度、颌骨位置及下颌形态等多个因素作为系统完整的观测项目,将突面畸形分为牙槽性、骨源性、颌位性及混合性(包括混合Ⅰ型及Ⅱ型)4类。本文对突面畸形各分类的病理机制及相应治疗方案作深入探讨,并以诊断分类为指导,重新审视突面畸形的拔牙适应证。本文首次提出“下颌形态分析”这一重要诊断学概念,将头颅定位侧位片下颌骨体部总体形态与正中联合凹势的程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得出了下颌2种主要形态(扁平长方形与厚重三角形)在突面畸形各分类中的分布规律:牙槽性及含有颌位后退因素的突面畸形下颌骨均呈扁平长方形,正中联合凹势较深,颏部前挺较明显。对于骨源性突面畸形,部分病例下颌骨呈扁平长方形,但正中联合凹势较浅,颏部前挺欠佳;而另一部分病例下颌骨呈厚重三角形,正中联合凹势浅,颏部无前挺而呈后缩。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