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孤独症患儿肠道菌群体外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利用不同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儿科门诊的15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匹配15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粪便,稀释成10%悬浊液,然后分别接种到以乳果糖(LAU)、乳糖(LAT)、棉籽糖(RAF)、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MO)和低聚甘露糖(MOS)为单碳源的肠道微生态小型模拟发酵系统中批量发酵24 h,检测SCFAs浓度、底物降解率和产气气压。结果 ASD组患儿粪便SCFAs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YCFA(无碳源对照培养基,蛋白发酵为主)培养基发酵后总SCFAs、乙酸和丙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9、-2.509、-3.007,P=0.011、0.011、0.002);在添加LAT、RAF、GOS、IMO和MOS的培养基发酵后总SCFA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5、2.344、2.675、2.344、2.302,P=0.016、0.019、0.007、0.019、0.021),而含LAU的培养基发酵后,两组研究对象总SCFA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D患儿肠道菌群利用蛋白发酵产SCFAs能力显著低于健康对照,利用碳水化合物产SCFAs能力显著高于健康对照。6种发酵底物中,乳果糖是最适合ASD患儿的碳水化合物,有改善ASD患儿肠道菌群产SCFAs的潜力。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