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膝横韧带和板股前、后韧带的MRI观测及其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征”诊断中的应用

康成为; 黄克; 李林; 蔡敏; 郑泽文; 丁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 南宁530000;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 南宁5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膝横韧带( TLK)和板股前、后韧带( aMFL、pMFL)的MRI影像解剖学特征,及其对鉴别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真假撕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膝关节MRI检查,且关节镜排除半月板真性撕裂的10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0例,女41例,平均年龄42(18-75)岁。行MR多序列、多平面扫描,观测TLK、aMFL、pMFL的出现率、中点径、走行方式及“假撕裂征”出现率等,应用χ^2检验对“假撕裂征”出现率行性别及侧别间比较。结果 TLK的出现率为67.3%(68/101),横断面多呈卵圆形、圆形,其平均中点矢状径(1.88±0.35)mm、冠状径(1.79±0.60)mm,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征”出现率为2.9%(2/68)。 aMFL、pMFL的出现率分别为13.9%(14/101)、77.2%(78/101),横断面呈卵圆形、扁平形及不规则形等多种形状;aMFL平均中点矢状径(1.53±0.39) mm、冠状径(2.8±0.92) mm,pMFL平均中点矢状径(2.04±1.03) mm、冠状径(3.10±1.08) mm;板股韧带于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征”出现率为18.5%(17/92)。外侧半月板“假撕裂征”出现率在性别、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膝关节MRI检查中,外侧半月板有时显示“假撕裂征”;通过对TLK及aMFL、pMFL进行影像形态学研究,根据其在MRI上的形态、走行及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方向、位置,可鉴别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真假属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解剖与临床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