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大鹏澳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张卓; 李政菊; 江天久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为了掌握广东大鹏澳海域产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藻类的分布状况和贝类染毒情况,于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大鹏澳海域的牡蛎养殖区、牡蛎养殖外区及湾口海域逐月采集水样以及牡蛎样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鹏澳海域的牡蛎养殖外区和湾口存在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is),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和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三种PSP产毒藻,但密度较低,时间分布不连续,牡蛎养殖区未发现产PSP毒素藻类。在季节分布上,产毒藻呈现冬季检出率低,春秋季高的特点。在大鹏澳牡蛎样品中共检测出8种PSP成分,分别是GTX1、GTX4、GTX5、dcGTX2、dcGTX3、NEO、C1和C2,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冬季最高,达66.7%,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低。PSP产毒藻和贝类染毒在时间上不完全同步,贝类染毒率最高的时间晚于PSP产毒藻最高密度出现时间。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海洋环境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