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CAP方法反演新丰江锡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

王力伟; 吴国瑞; 黄柳芳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广东省地震局; 广州510070

摘要:利用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锡场地区5次ML 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地震精定位和区域活动构造讨论了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2012年2月16日ML 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1°、倾角84°、滑动角-23°,节面Ⅱ:走向83°、倾角67°、滑动角-173°,最佳震源深度10.39 km;2013年2月22日ML 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74°、倾角55°、滑动角-118°,节面Ⅱ:走向136°、倾角43°、滑动角-56°,最佳震源深度10.88 km。其它3个事件均以走滑为主,破裂类型与ML 5.2级地震相似。最佳拟合震源深度集中在上地壳底部的8 km和10 km。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序列精定位结果,认为2014年7月11日ML 4.5级地震NW向的节面Ⅰ为真实破裂面,2012年的2次地震和2014年4月25日ML 4.4级地震NEE向的节面Ⅱ为真实破裂面,2013年2月22日ML 5.1级地震真实破裂面是近EW向的节面Ⅰ,2012年2次地震和2014年4月的1次地震活动可能与近EW走向的大坑南断裂有关,锡场地区可能存在多条相互交割的隐伏断裂。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华南地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