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肺结核空洞与周围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CT表现对照研究

熊婧彤 吴昊 沈晶 伍建林 张冠男 张国庆 葛颖 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116001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放射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空洞与周围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两种病变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大连市多家医院经胸部CT检查、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2例肺结核空洞和24例周围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除常规的临床资料外,着重对两组的CT征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两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平均年龄(43.59±13.16)岁低于肺癌组[(62.92±10.21)岁](t=5.591,P<0.001);两组发生部位上均以右肺多于左肺(以"右肺例数/左肺例数"表示,分别为"14/8"、"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936).肺癌组的囊腔形态不规则[41.7% (10/24)]、内壁欠规整[62.5%(15/24)]、内壁结节[45.8%(11/24)]、腔内血管影[41.7% (10/24)]和出现分叶征[20.8% (5/24)]的比率均大于肺结核组[分别为:13.6%(3/22)、27.3%(6/22)、18.2%(4/22)、0%(0/22)和0%(0/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48、5.741、6.379、1.713、5.124,P值均<0.05);结核组出现"卫星灶"的比率[68.2% (15/22)]大于肺癌组[0.0%(0/2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4.282,P<0.001).结论 肺结核空洞与周围型肺癌囊腔形成的CT征象有较多不同,尤其是囊腔的形态与腔内结构及"卫星灶"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注: 保护知识产权,如需阅读全文请联系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