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湛江市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探讨

李杰友 欧剑 颜亦琪  2006-02-17

摘要:水库移民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加速城乡资源的组合与对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建设、资源产业化开发体系建设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对湛江市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该研究有助于制定和完善新的水库移民政策和法规,为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未来水库移民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资源组合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小城镇建设

1问题提出

水库移民是指因国家水利水电建设需要被迁离原居住地而重建家园者。它是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发展的产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而动迁的水库移民约1250多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投入建设,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大量的水库移民和面临水库移民的规划、安置及发展问题。对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既有助于制定和完善新的水库移民政策和法规,也能为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未来水库移民工作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湛江市是我国沿海14个重点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是广东省西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水库移民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湛江市所辖区域内建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4座,小型水库598座。建库时共动迁移民10多万人,其中安置在全市五县四区46个乡镇144个村委会533个自然村的原迁移民有6.3万人,到2001年底已发展到16.5万余人。移民主要分布在廉江市、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和湛江市的坡头、麻章区,其中廉江市80433人,雷州市33388人,徐闻县13295人,遂溪县17031人,湛江市的坡头区和麻章区650人。

2 移民现状

由于历史、经济和移民安置理念等方面的原因,湛江市水库移民安置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主要表现在水库移民前期安置费极低,人均不足100元;后期扶持力度不够,从1961~1997年的36年期间,累计人均安置费不足1250元,平均每年不足35元;库区内后靠安置的移民因环境容量有限,耕地面积不足,有部分移民该外迁的未迁,有些已外迁的又倒流回库区;外迁移民由于当时安置手续不完备,地界不清,以迫赶移民为特征的山林、土地纠纷屡屡发生,移民集体上访的事情不断。在1993年实施广东省人大“水库移民议案”以前,湛江市尚有7.9万多移民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当时移民总人数的65%;移民区的生产发展相对滞后,基本生产、生活设施落后,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最近十年来,广东省通过实施“水库移民议案”形式逐步解决水库移民问题,有效地缓解了水库移民的矛盾。移民的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由于水库移民人多量大,分布范围广,问题复杂且积累时间长,移民区的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部分地区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1)生产发展滞后;(2)移民收入偏低;(3)生活环境差;(4)基础设施落后。

3 移民可持续发展探讨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其核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既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也不对区域的发展构成危害。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走开发性移民安置的路子,贯彻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移民安置方针;农村移民以大农业为主,以土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广开生产安置门路,走农、林、牧、副、渔、企多渠道安置路子,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多行业综合安置,使移民生产有出路,劳动力有安排,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1]。

笔者认为,水库移民的可持发展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水库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如何实现可持续。面对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水库移民发展与移民区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开发性移民是国家对水库移民提出的带有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方针,是在总结我国水库移民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自1984年提出开发性移民理论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人们以许多启迪[1]。湛江市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应在开发性移民方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建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多行业,多渠道综合发展,使移民生产有出路,产品有销路,生活有保障,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的生活水平;要在城乡资源的组合与对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农业产业化结构体系建设,资源产业化开发体系建设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方面做好文章。

3.1 加速城乡资源的组合与对接

广东省“水库移民议案”的实施给湛江市移民遗留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抓住了这个机遇,湛江市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就能实现跨越。移民可持续发展思路、理念举措体现落实在各种生产要素,各种资源的流动、整合、对接和放大上,其中加速城乡资源的组合对接是关键。湛江、廉江、雷州、徐闻、遂溪等县(市)里有资本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科技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郊县和移民区内有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使其由固定转为流动,由分割转入融合,由各种资源的自在状态转化为自为状态。就当前而言,要注重以下四点:(1)科学规划,引导资源聚集。规划做好了,就有了灿烂的发展前景。(2)加速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三种资本向农业聚集,进入农业。当前已经做的不错,但要进一步加强。(3)加快非农产业向乡镇园区和小城镇聚集。要抓紧相关资源,尤其是移民区资源的整合。(4)加快农村,尤其是移民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转化,解决当前转移总量少,跨度小,效益低的问题。

3.2 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交通是“脉”,移民区应加快建设相互配套、快速便捷、多种运输方式的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市场是“台”,湛江市及所辖的廉江、雷州、徐闻、遂溪等县(市)及移民区要加大对内开放,在市场平台上,配置区域内生产要素,建立物流平台和采购体系;同时大力营造区域信用环境。生态是“根”,针对移民区的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洁净生产或自然农法生产,走移民区发展→社会经济势力增强→环境良性化、生态系统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道路。信息是“金”,加快建设移民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金融是“血”;移民区要打破条块分割的要素配置体制,建设相互融通,组合与对接的区域经济功能与服务体系[2]。

3.3 农业产业化结构体系建设

农业产业化结构体系建设应以大农业为主,以土地为依托,结合不同县(市)移民区的实际情况,适时将移民区的发展以农业经济推向农、林、牧、渔、企多元化产业协调发展,并由此推动资源产业化开发体系的建设,进而带动移民区及各县(市)经济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应围绕某主导产业和若干骨干农产品,将生产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连结起来,结合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通过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产品由单一转为复合;通过产品与物流平台和采购体系的对接,使产品由分散转为集中;通过城乡间各种资源的流动,打破条块分割的要素配制体制,使金融与资本由固定转为相互融通,由自在状态转为自为状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无疑将农业从原来的第一产业的内涵延伸拓展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根据移民区现状及移民目前的生活情况,农业产业化结构体系的建设、生产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1.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土地资源开发难度的加大和开发成本的上升,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各县(市)移民区面临严重的土地缺乏问题,人均土地,特别是人均耕地少。要解决移民吃饭的问题,首先要让移民有能够依托的土地。在移民现有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扩大耕地面积,是增加粮食生产、解决移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鉴于移民区山地相对较多,水旱地质量差的特点,宜通过对旱地、山地及土壤肥力的改造,提高土地质量,让有限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设基本农田是土地资源发挥效益的首要措施,对于农田建设和保护,一是要高产稳产,解决移民的粮食自给问题;二是要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彻底扭转“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局面,实现移民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三是要严格标准,严格管理,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四是结合耕作措施,进行梯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墒能力。继续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好、种好、管好已建成的基本农田。这些不仅是广大移民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的核心,而且也是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核心。

2.优化种植结构

作物的生长及其发育依赖于土壤肥力状况,而土壤肥力的维持则与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土壤养分、水分供给能力协调同步。由于土壤养分受到自然过程的制约,其累积与迁移过程存在着特殊的规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不仅破坏了荒漠土壤的恢复与更新能力,而且为追求土地最大产出效益,土壤养分平衡也遭到破坏。移民区的气候条件,水土状况将决定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所以,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土状况来安排种植结构,优化种植结构是提高现有土地资源产出效益的最佳选择。

水土流失地区栽培果树,不仅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而且能在短期内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使移民尽快脱贫致富。发展林果业不仅使移民收入增加,同时还可以与畜牧业同步发展,逐步形成生态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综合效益提高。发展林果业首先是农业和林业部门要加强宏观协调指导,在确定发展哪些干鲜果品和发展品种、数量上,要进行市场预测,弄清现有规模,提供综合信息;二是经济林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地方,重点应转移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来,以发挥更好的效益;三是不少边远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经济林还没有起步或起步较晚,水保、农业、林业三个部门要共同组织若干技术攻关和推广小组,迅速引进,研究和实验这些地方的经济林品种;四是重点抓好果木、苗木的选择、提高品种质量。

3.发展养殖业

在移民区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结合当地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以水产(鲍鱼、对虾、龙虾、螃蟹、海蟹、蚝、贻贝)为主,兼顾家畜的养殖业。

4.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自我更新周期。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更新速度时是在获取现在的一份效用,而放弃未来更大的收益机会。过量利用会导致系统中种群数的突变,甚至个别物种由于来不及更新或恢复而消亡。有时个别物种的衰亡会引发与其它相依物种的衰亡,出现物种衰亡的链式响应。在开发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乱砍乱伐,出现不希望的情况,移民区发展→社会经济势力增强+环境恶化→发展受到遏制。要以保持环境为出发点,把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综合协调起来。结合移民区的特点,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水果种植的产出效益明显高于单纯的种粮,移民已逐步从粮食种植向水果种植转移,通过承包山地,种植优质香蕉、橙柑桔、荔枝、龙眼、石榴、红杨桃等,既能起到良好的经济收入,又能改造荒地、开发资源,又能美化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资源产业化开发体系建设

移民区在实现资源产业化开发上有许多的优势,包括农业发展潜力大,具有建立粮、糖、林、果、渔特产商品经济的条件。要实现高效益开发,则要建立相应的健全发展体系,包括基础产业体系建设,如农产品基础产业,种植业基础产业,养殖业基础产业,矿业开发产业;发展产业~加工链体系产业建设,并相应建起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体系。

3.5 加快城镇化进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农业生产规模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而不能再扩大时,增收的办法只能是降低成本和减少劳动力。降低成本有限,移民区人口过多已成为发展的主要障碍,贫困的一大根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而不减少农业人口,只能造成更大的农产品过剩。城镇化的实质是不断减少移民区农业人口,建立在高层次上的农村与城镇的供求关系,促进移民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1.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结构就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移民区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是林果园艺业和养殖业。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有食品加工等轻工业的发展作保证,没有工业做后盾的农业是无效益或低效益的农业,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推动特色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小城镇建设正是适应了这种以工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增加移民收入

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从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移民生活水平难度大,周期长,发展小城镇是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环境的一条捷径。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移民的居住环境差,与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并且在逐步拉大。城镇化建设可以使部分移民由农业安置转为非农业或兼业安置,由农民(移民)成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

通过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有助于乡镇企业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使乡镇企业或农民企业家获得金融、保险、咨询、广告、法律等方面所提供的有效服务,同时又能带动这些服务业的发展。

4.有利于启动城乡市场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主要表现在:①小城镇具有聚合和辐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将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将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和商品流通市场,建立各具特色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②小城镇形成的网络,易于将城市与乡村(移民村)连接起来,把封闭、分散的农村市场纳入到以城镇为中心的市场体系中,健全完善产品销售网络,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③小城镇及其市场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政府根据市场运行状况,及时解决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998年以来,湛江市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示范点移民新村,推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走出了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城镇化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分散的农村居住方式缺乏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农村人口低收入束缚了消费的需求和投资的增长;大量农村人口享受不到工业化、信息化、非农业化带来的现代文明,人口素质难以提高。②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邮电通讯、科教文体卫生等的设施简陋,建筑形态单调,环境卫生较差。对象移民新村这样类似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机制及模式的选择有也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4 结束语

湛江市是广东省水库移民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与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广大移民自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大部分的移民尚未脱贫,还有不少的移民未解决温饱问题。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本着对移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前期规划和后期扶持工作,解决好移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移民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分享改革开放、现代科技和水利水电建设带来的成果。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