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李强 徐征 2012-12-07
【论文关键词】发动机构造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详尽论述了适用于高职院校《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学导法和实验式教学法,给出了各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实施步骤,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予以运用和完善。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社会各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在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同时,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很多种,如: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对话式、实验式。《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动机基础理论,又要熟悉发动机的详细构造。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最常用的是讲授法、学导法和实验室教学法。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讲授式教学模式自古就有,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加以改造,仍不失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比较适合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经过改进的讲授式是以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过程中教会学生思维为基本特征的。强调合理地采用自学、对话、讨论、作业等教学方法,使之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以便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学双方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比如,在讲授活塞顶部形状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活塞顶有利于充分燃烧,经过讨论总结最后得到结论。这样,知识是学生自己总结得到的,根本就不用学生死记,却能使他们牢牢掌握。 讲授式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是相互适应的,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根据这一教学思想,《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由两个相适应的过程组成。一是教师教的过程。它的结构一般采用“提示——精讲——指导自学——组织讨论或对话——指导和检查作业”五个基本阶段。二是学生学的过程。它的结构一般采用“预习——听课和提问——自习——讨论或对话——作业”五个基本阶段。上述两种过程五个阶段的划分是就讲授的一般过程而言,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间,还可以对上述阶段划分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形成许多不同的放式。比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既可先自学后讲授,比如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就可采用这一方法;又可先讲授后自学,例如可先讲授燃油粗滤清器的构造,再让学生自习细滤清器的构造,二者结构相近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有巩固复习了已有知识,一举两得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既可先讨论后讲授,又可先讲授后讨论。比如,发动机有液冷与风冷两种冷却形式,可通过讨论比较两种冷却方式的优缺点。讲授与对话相结合,既可在讲授后对话,又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对话。在作业或讨论之后增加小结,回答讨论和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的课程中,要注意多联系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更有兴趣,学习效果更好。比如,在讲到油箱加油口内滤网时,可以给学生讲授这样一个实际应用例子:有的驾驶员加油时图方便,把滤网取下,一次把抹布掉落在油箱中,堵塞了进油口,造成发动机熄火。又比如,讲解润滑系的防锈功用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某人买了辆新车,冬天天冷不舍得开,一个冬季不用,部分零件已锈蚀。
练习巩固。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得当,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是到这一阶段,学生们还不可能牢固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有些学生看似掌握,而实际上是机械记忆,并没有真正系统、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还要通过有针对性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总结和评价能力,课堂小结可以由学生进行,教师适当给予补充。
三、实验式教学法 实验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于一定的器材设备,在一定条件的控制下,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据其教学目的可区分为两大类:一是验证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正确与否,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二是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过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之后做的。难度较大,综合性强。它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教学不能仍停留在验证书本知识,而要越来越多地强调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独立或分组完成自行设计的实验,以开发学生的智能,从而使实验教学不再从属于课堂,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实验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实验准备——实验导入——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评价四个阶段。” 实验准备。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条件。首先要设计好实验项目。所设计的项目要有可行性,实验的分量和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所选的项目要有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实验能理解课堂上所学原理知识并加以运用,为抽象的原理知识注入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撰写实验指导书。其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提示、方法指导、基本设备器材,经过教师的审核修改方能实施。第三,组织落实。要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实验要分工明确,遇到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第四,备好实验场所。指导教师带领实验设计人员准备所需的实验条件,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实验导入。这是为实验做好心理上、操作上准备。首先教师让设计实验的学生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其次要指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掌握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再次,教师要扼要讲述实验原理、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实验装备、器材,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 实验指导。这是实验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采取的指导方法主要是个别指导。发现问题时进行启发式讨论,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要纠正实验中不严谨,缺乏科学态度的现象。 实验结果评价。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批阅实验报告。二是进行实验考核。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必须独立地编写实验报告,简述所依据的原理、实验程序、实验方法及使用的主要设备,较详细地记录观察和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图表。 在《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