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微博秒时代 做强电视新闻

步永忠  2012-07-17

2009年以来,微博风生水起,以锐不可当之势进入中国网民的生活。作为一个实时性、互动性和平民性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博的出现给电视新闻传播尤其是地方台的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给电视媒体创新传播手段、提升传播能力带来启发。电视媒体借鉴微博从而增强竞争力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微博的优势和电视的软肋

微博等网络传播工具的产生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少人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首页,抑或长时间挂着客户端,不时刷微博、写微博、转微博。有论者指出,微博的出现喻示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与其国外原型Twitter相比,已经本土化的微博在保留其社交、通信等功能的前提下,媒体属性得到进一步强化,不断制造出或者深度介入到一个个新闻事件中。比如2010年的方舟子微博打假、宜黄“血拆”、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微博救援、360和腾讯大战,以及2011年的广东汕头女医生事件、武汉“五道杠”少年事件等。《南方人物周刊》把“微博客”作为2010年度人物,正是基于其日渐扩大的影响力。

微博媒体属性的放大缘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态和舆论环境,也是其信息创建和传播的独特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尽管电视目前仍然是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但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广泛运用,web2.0时代的微博在信息产生和传播方面都有其先天优势。

信息产生的简便性、实时性。使用微博发布信息易于操作,140字的限制使得发布者无需像写作博客那样注重内容的深刻新颖和内在逻辑,或者写下灵光一现的随感,或者记录眼前发生的新鲜事。由于开放第三方软件,微博能够整合其他传播工具,内容发布和更新方式广泛,上传图片、粘贴链接极为方便。这种简便性和移动终端相结合,进一步简化了信息发布的流程,激发了人们的表达欲,使得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成为了现实。这种随见随写、随见随拍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而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门槛要高得多,它必须遵循采、编、播、审的流程。尽管当下拍客的视频、图片也会被电视采用,但编、播、审的环节却不能省却。由于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信息发布方面追求严肃性和权威性,未经证实的消息不敢贸然刊播,使其发布的新闻在时效性方面落后于微博等新媒体。在报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时,Twitter再一次领先于传统媒体。美国前参谋长凯斯·厄本率先在Twitter上披露:“一位有声望的人刚刚告诉我,他们干掉了奥萨马·本·拉登。太棒了!”而CNN正式报道此事已在20分钟后。

信息传播的分享性、社交性。微博不仅降低了内容创建的门槛,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微博的关注、被关注以及转发,既是一种基于信任关系的人际传播,又是一种裂变式的大规模快速传播,微博达人李开复称之为病毒式传播,就是指微博上的信息一旦进入转发状态,传播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完全不同于电视等传统媒体由点到面的单向传播。微博时代,“微博客”掌握了生产工具,人人都成了记者、编辑和广播者,他们产生的信息处于共享状态并可以实时搜索。2011年5月20日,泰州市区供水管网迁移,通告称从当晚9点开始36小时内二层以上用户减压供水,当晚电视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告知市民储水知识。经过施工人员的努力,管网迁移只用了17小时就提前结束并恢复供水。但由于本地电视台新闻节目要到晚上才能播出,这一消息延后了四五个小时才在电视上发布。此时网络的快捷优势就显现出来,管网迁移结束并恢复供水后,本地网络上就出现了相关消息,新浪微博也出现了相关信息,跟帖评论者不在少数。对于电视媒体,尤其是不能实时播出最新消息的地方电视媒体来说,微博等新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强势是相当明显,且具有相当竞争力的。

就其媒体属性来说,微博是一个社会化、大众化、平民化的媒体平台,除此而外,它还集合了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等沟通功能,扮演着传播、通信、社交等多重角色。而微博的分享、互动等优势,恰恰就是电视新闻传播的软肋。虽然电视媒体仍然是当下第一媒体,但面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竞争态势,电视是到了警醒的时候了。

二、电视的强项和融合的路径

微博等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似乎让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很是气馁,但在信息的权威性、深度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范围上,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问题是如何借鉴、融合新媒介之长并放大自身的优势。

由于发布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目的也不一样,微博内容的丰富性超过其他媒体,其差异化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信息多元而无序,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状态。要在众声喧哗中分辨出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2010年底微博上的“金庸被死亡”事件,就是由于《中国新闻周刊》编辑在该刊官方微博上引用未经证实的消息而引发的。

由于内容都是由用户自我生成,未经把关、求证和审核,微博上的信息难免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以讹传讹现象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是一种权威信息源。有专业人员采访、制作和审核,并对用户负责,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可信度和深度方面优势明显。其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专题、高端访谈等深度报道方式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分析事态变化,是微博这样的平民化媒体平台无法相比的。早些年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使得电视成为最大众化的媒体,传播范围广泛,传播能力强大。媒介发展从来不是以后来者完全取代前者为结果的,今天的传媒格局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存。电视仍然有强大的立身之本,只要与新媒体主动融合,其生命力仍旧强盛。

1.开通微博,主动嵌入微博版图。鉴于微博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纷纷向微博伸出了橄榄枝。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专门账号,直播新闻事件,发布旗下《江苏新时空》、《有一说一》等诸多新闻栏目的信息,包括节目预告、内容介绍、视频链接等,与该台的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相得益彰。2011年5月21日18点45分,该微博对广受关注的“借眼”宝宝小轩轩的手术进行了直播,共有83744名“粉丝”观看了微博直播。微博同时对江苏台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直播进行了链接,扩大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上述泰州市区减压供水的报道,记者如果能在现场及时发布微博直播施工进展,显然更有助于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2.内容为王,为微博用户提供独家报道。作为内容生产者,传统媒体如何把深度内容推销出去,通过微博基于信任链的传播机制是不错的选择。几年来,《南方周末》、《新周刊》等老牌深度报道媒体都开通了微博,通过把富有竞争力的内容打碎并融入微博,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BBC、ABC、CNN等还打造了专门的客户端,和微博客户端一起进入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这些内容供应商的出现成为网络世界的一道风景。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由于技术门槛的原因,打造专门的客户端进入移动终端还不太现实,但通过微博提供深度内容却是切实可行也是一本万利的。

3.善于在微博上寻觅线索,及时跟进最新事件。微博的诞生让信息传播进入“秒时代”。大多由亲历者现场发出,微博信息呈现出原生态、高时效等特点。一些信息受到关注并被广泛转发,另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则可能淹没在不断更新的信息长龙中。传统媒体记者应该敏感地抓住微博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而把它放大,做深做透。在电视播出过程中,也可以用字幕、口播等形式随时播出有价值的、经过核实的微博信息,在电视直播窗口打开的情况下,可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反映微博相关内容。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