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李劲 2011-08-05
论文关键词:合唱;合唱教育;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多声部合唱音乐的传统最早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音乐,距离今天差不多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学堂乐歌的兴起,使得我国的合唱音乐发展有了必要的条件,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唱歌课一直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起了持久而深远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形式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普及开来,但合唱强调共性发展的理念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合唱这艺术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常有指挥,或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集体在音响上保持高度统一与协调,它不仅普及性很强,而且参与面也十分广泛。人的声音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具有着独特的优越性,人的嗓音可以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合唱音乐美的陶冶中,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学校音乐课内及课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合唱发展的历史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了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开始出现在了原始部落的打猎以及后来的农耕、战争、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我国民歌中的辅助性旋律和支声声部的演唱形式,戏曲比如川剧中帮腔的形式等都是存在于民间的合唱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合唱这种表演形式都显现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且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人们留下了令人传唱不息的合唱作品。例如:16世纪尼德兰乐派作曲家拉索的《回声》,18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瓦格纳的《婚礼合唱》,亨德尔的《哈利路亚》,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等都是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岁月的流逝,但仍然是专业和业余合唱团所经常演唱的保留曲目。欧洲社会音乐教育的发达,群众性的合唱活动的普及,也大大地促进了合唱艺术的发展。
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是在上个世纪末西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流传基础上,随着“新学”兴起而形成的“乐歌”运动,这个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是中国合唱百年历史的重要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城乡群众歌咏活动日益活跃起来,中国合唱音乐才真正有了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曲家和优秀合唱作品。例如:李叔同的《春游》,黄自的《长恨歌》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咏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校园内外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到处飘扬着爱国和抗日的歌声,掀起了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合唱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星海是我国第一个用“大合唱”的形式来表现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这部经典作品,成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一个精彩范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蒸蒸日上的群众性合唱活动鼓舞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去,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专业指挥走出专业团体进行业余合唱和业余指挥的辅导和教学,使我国合唱水平登上了一个高水准、高水平的全新台阶。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合唱逐步走入校园,走进课堂,一些音乐教科书编入了二、三、四声部的合唱歌曲。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如瞿希贤、张文纲、李焕之、施光南等人,对合唱曲创作的辛勤耕耘、大胆探索,使合唱艺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
二 合唱教育的本质
在合唱的训练中,我们非常强调声音共性的统一。在排练中非常讲究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的和谐与统一,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第一步要适应集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随着现代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作意识越来越强,通过参与合唱的训练,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适应能力、自制力及合作意识,使之得到锻炼和启示。
在艰苦的合唱训练中,随着集体演唱技能的不断提高,个人演唱技巧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追求艺术的完美,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就是主动向困难挑战的意志磨练过程。在合唱队里我们始终强调没有“我”,只有“我们”,这就使得合唱队的队员们始终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队员们互相配合、相互关心,还要善于学会倾听。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学会相互倾听是多么不容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事业的前进扫平了很多障碍。 享誉世界的具有500年历史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演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有谁知道他们背后训练的艰辛。合唱团招收学员并进行培养,不收任何费用,但要被录取,则需有相当过人的聪敏与天赋。合唱团团员全体住校,以校为家,孩子们每天除了一般的必修课程、音乐课程外,还有艺术修养方面的学习及训练,比如舞台上的动作、台步、鞠躬、谈吐等。合唱团是一个大熔炉,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团员们到了变声期就退役了,但他们仍然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奥地利政府的各个重要部门,高级管理人员中多数为以前在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的团员,童年时代的合唱经历使他们得到人们的认可、尊重和信任。童年时代的合唱团演唱经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修养,完善了他们的人格,这段经历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合唱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积极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普通学校甚至高校开展合唱的演唱与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笔者曾有幸参加了两届由中国高等教育委员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合唱指挥高级研修班,培训地点设在天津大学,担任示范的合唱队是天津大学的北洋合唱团。今年这个合唱团在全国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了银奖的好成绩,但这次深入接触了这个团队才具体知道,原来这群可爱的大学生们没有一个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而且天津大学是一个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大家凭着对音乐及合唱的热爱走到一起来,大家自发地组织排练,练习曲目,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合唱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提高,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合唱这一手段,队员们可以最直接、最全面地体会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队员们惊人的读谱能力,演唱中整体音色是那么的和谐、统一;各个声部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声部交替中的有序进行,严密精致;指挥与歌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娴熟的外语交流,对外国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朴实厚道的学风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但北洋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大三的时候就有用人单位提前来要人。用人单位说,看了大家的演唱,听到了大家的歌声,我们就能感受到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在你们合唱活动中都能见到,你们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都是表现的那样积极和良好。这些正是我们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这使我认识到合唱对人的素质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也更加认识到合唱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改造社会道德风尚的深远意义。
合唱艺术要求合唱队员既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独立的声部观念。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合唱队员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部的音色、力度、强弱,千万不能是毫无主见地跟随,也不能是滥竽充数,更不能是“墙头草,两边倒”。因此,当遇到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时,合唱队员必须有正确的和声听觉能力,丰富的曲式知识来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合唱队员在集体中培养了整体中的独立意识和“抗诱惑”能力。这难道不是合作与独立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最有力的证明吗?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非分明。这也正式我们合唱精神所倡导和提倡的。
关于这些,大多数有实际经验的中国教育家和音乐理论教育家都是身有体会的,人民大众及莘莘学子也是身有体会的。合唱的发展,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应了人类的心灵活动与追求,也真实地表达了人类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合唱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发展,社会又随着合唱的发展而得到繁荣,合唱的功能也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对人类的素质教育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净化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