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试析韦伯的经济伦理乏想

佚名  2011-12-14

论文关键词:马克斯·韦伯;宗教伦理;经济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论文摘要:按照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在高级宗教形式中,先知预言与两种处世观相结合形成了4种基本的宗教类型,而其中的入世禁欲主义宗教即基督新教通过天职观和预定论形成了一种伦理精神,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博大精深,但也充满了许多歧义和矛盾,许多相互抵悟的观点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根源,因而时常引起不同设释者的争论。 韦伯从历史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以及西欧宗教改革后的变化,论证了新教伦理怎样成为时代的精神,得出伦理精神是经济发展根木推动力的结论。 1、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韦伯生活的时代正值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哲学一社会科学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以叔本华、尼采和柏格森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它标志着西欧理性主义的发展遇到了深刻的危机。 韦伯的主要思想观点和世界观正是在19世纪后期形成的。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学者,韦伯的世界观是由自然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三者相互矛盾复杂地交织成的综合体,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受到了英法实证主义、德国浪漫主义和德国古典析学这3种思想体系的影响。这些彼此对立的思想有时在韦伯的外在行为中显得十分融洽,但在内心深处,由上述思想造成的对立思潮的冲突和紧张使韦伯的精神永不安宁,他痛苦地感受到已不能为自己的任何一种理想找到“科学的根据”,同时由于阶级的局限,他义排除了用其他某种方式论证自己理论的可能性。 只有了解这种思想背景,才能认识韦伯个人,特别是当涉及他的社会学的哲学基础时,离开了两个世纪之交这一特定社会背景,就无法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韦伯其人及其思想。 2、先知预言与宗教伦理类型 韦伯表示,他的兴趣在于阶级社会的高级宗教,即以不同先知预言为信仰的濡教、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这6支世界性宗教。在高级宗教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先知及其预言。所谓先知,韦伯是指“一纯粹个人性之卡里斯玛察赋的拥有者,他基于个人所负使命而宣扬一种宗教教说或神之戒命”。在《宗教社会学》的第四章中,韦伯指出卡理斯玛式先知是一种“强大的革命力童”,一种宗教的实质精粹及其发展方向,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先知的预言中。 韦伯认为,一切宗教先知都是卡里斯玛式人物。现代世界宗教的先知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伦理先知,另一是楷模先知。“其中之一最清楚的代表可说是佛陀,另一种则以琐罗亚斯德与穆罕默德为代表。先知可以只是个宣扬神及其意志(不管是具体的名利,还是抽象的规范)的工具;在传道时就像他已受到神的委托,而要求人们把服从他当作一种伦理上的义务。这种类型我们称为伦理型预言(ethische Prophetie)。另一方面,先知也可以是个模范人物,他以身作则,指示其他人宗教救赎之道,如佛陀那样。这种先知在传道时完全不提神圣的使命或伦理义务之服从,他只是诉诸那些渴求救赎之人的自身利益,向他们推荐自己走过的路途。我们称这种类型为‘模范型预言’(exemplarische Prophetie)。” 韦伯认为一切宗教都有对尘世拒斥的倾向,他从这个角度把宗教视为“救赎论”。在宗教观念里,“尘世”和“神的世界”是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尘世,在宗教的意义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领域,因而是一个充满着各种诱惑的领域。”为了在这充满诱惑的尘世中使人的灵魂得到拯救,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救赎,即必须禁欲或自制。韦伯经过考察认为,宗教徒为了达到救赎常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人世方式(禁欲主义),另一种是出世方式(神秘主义)。前者以介人世界的态度,借助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做到禁欲而达到救赎;后者是以逃避世界的态度,通过冥思默祷进人“拥有”状态达到救赎。禁欲是一种依照神的意志所指引的方向而实行的现世行动,它以人神对立为特征,人首先要把自己视为神的工具,通过禁欲而救赎;.‘拥有”则是通过学习、修行后才能进人的一种神秘状态、它是以人神合一为基础,在“拥有”状态中,人是神的载体、通过这种神秘的合一而达到救赎。两种先知预言义分别与两种处世观有亲和性。我们把韦伯的两种宗教先知类型和两种救赎方式组合成一个矩阵,就得出了韦伯所说的4种宗教类型,见表1。 在韦伯看来,基督新教和佛教分别是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两个典型,它们处于矩阵对立的两极,即人世禁欲主义和出世神秘主义。韦伯强调,这只是宗教伦理类型的两种理想类型,在这两极之间有着形形色色的过渡和组合、其中还存在这样两种中间情况:一是追求成为上帝的工具,虔诚地侍奉上帝的感情,激昂到要退同到修道院里去进行苦行、冥思.以便与上帝有效的沟通,即出世禁欲主义。由此,天主教介于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中间形态,似应属于出世禁欲主义。二是神秘主义还没有得出要弃绝现世的结论,还愿意留在现世秩序中.即人世神秘主义,由此看来,儒教当属于人世神秘主义。 韦伯认为,基督新教摒弃了天主教在修道院中修行的获救方式,转而在尘世中修行,认为世俗的本职工作本身即具有宗教意义,是获得上帝恩宠的最好方式,本职工作越出色,越有可能得到上帝的拯救,由此而产生出的“天职”观念,使新教信徒倾向在现世中过一种系统的、理性的生活,从而大大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反,另外一些宗教,要么整个宗教充斥巫术,理性化程度较差(比如儒教),要么采取遁世修行之路(比如天主教),或二者兼而有之(比如道教),结果阻碍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宗教伦理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毕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近代资木主义为什么起源于西方而不是起源于文明历史悠久的东方?通过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韦伯认为原因在宗教领域,因此他对近代资木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从精神动力系统进行了探讨。 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并不是投人该行业的资金流,而是新的精神,即资本主义精神。在韦伯看来,所谓资木主义精神就是勤勉、认真、精心谋划,及按照节省的原则去获取利润的节俭积累观念、时间观念和诚实谨慎观念,而促使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或经济伦理形成的动因正是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认为新教的“天职观”和“预定论”是资本主义精神得以实现的动力。“天职观”即是把完成世俗事务尊为上帝所要求的个人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这就为以后把资本主义精神对世俗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天职观结合在一起打好了基础。加尔文教“预定论”的意思是:一个人在死后能否得到解脱,上帝在他出生前便已确定,因此,教徒不能依靠教会得救,而靠内心保持纯洁的情操,过勤俭节欲的生活,勤勉于世俗职业,现实自我确证,才最终会使灵魂得救。这种新教伦理使新教徒在事业和职业上比天主教徒更富有进取性,能在工商企业活动中以更主动的精神去获取财富。韦伯认为,新教徒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只有将希望寄托于在世俗生活中是否被上帝蒙召和人选,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以取代传统的听天由命和消极等待,用一种积极的世俗创造活动去争取自己获救的机会,去追求世俗职业上的物质成就。当“天职观”转化为经济冲动,尘世的成就被视为天职,视为上帝恩宠的信号的时候,勤奋地劳动则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 在传统社会中追求世俗职业并从中盈利致富的愿望,都被蔑视或被看作是大逆不道。这是包括儒家伦理在内的一切传统主义的特征,也是传统社会和传统观念必然衰弱的一个原因。韦伯认为,中国在经济上虽然也拥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但儒家伦理妨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在韦伯看来、儒教伦理与现存世界的紧张性降低到最低点,视现存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儒教伦理对待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墨守成规,把人际关系嵌人氏族、家族模式中,个人被系于“人”,而非系于功能性的职务—企业之中。更为本质的是,儒教徒在适应世界和自我完成中,它木身就是日的,只是适应世界。儒家伦理的核心排斥人们在经济上追求获利,在职业生活巾来证明自我,因此儒教伦理决定了中国的经济无法发展为资本主义。没有改造过的西方天主教虽然已经蕴含有资本主义精神,但也不能成为激发人们去创造财富的热情。 由此,只有加尔文教,特别是经过路德改造过的基督新教伦理,才真正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所需的精神。新教伦理中的夭职观和预定论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这些精神,天职观和预定论驱使教徒只能通过以世俗职业上的物质成就—财富,来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并以此佐证上帝的存在,以此确定人们是否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在韦伯看来,不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资本主义观念,而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这就是近代资木主义为什么只能在西方兴起而不会在东方,尤其不在中国产生的根木原因。 的确,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西方,而不是起源于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东方?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探讨耐人寻味。对韦伯的观点,在现代西方学者中.有的是全面肯定,而有的全面反对;还有的学者部分赞同部分存疑。按照苏国勋的观点.韦伯以其精神面貌把西欧理性主义危机人格化了。另外有学者认为.韦伯的经济伦理“理想类型”存在严重的价值取向。行文至此,我们重新回到本文开始韦伯的思想渊源。韦伯的思想是否如其思想来源一样陷人了理性的困境?要对这样一位学者的学说进行评价是很不容易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暂且存疑,这正是下一步深人思考和探讨的难点。 总而言之,韦伯从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宗教社会学视角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内涵,在我国当前进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从中避免些什么,吸取些什么,很值得去进行深人研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