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生态条件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赵延仓 2012-04-19
论文关键词:金融生态 农村信用社 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当前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不断进行改革,积极主动的针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从而适应新的农村金融环境。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在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中,信贷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的形势看,信用社主要靠信用的形式发放大部分贷款,但是现实中存在一部分的个人或者单位诚信度不高,经常进行一些逃债、赖账等行为,有的拖欠客户彼此观望,长时间的不偿还贷款,从而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此外,近些年来国家的宏观控制以及产业调整等因素,使一些行业在资金运转上出现问题,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变化也给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困难,很多企业盈利下降,无力偿还相应的贷款,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债务危机更加严重,一些不良贷款的数量急剧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的农村信用社都采用了一些措施和风险管理工具,对信贷进行各种风险识别和管理。农村信用社较为常见的风险衡量方法有:专家评定、信用评分、信用评级以及贷款风险测量等,采取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轻松简便的完成风险管理,但是它们也存在自己相应的不足,比方说:首先,这些方法主要是以会计的账面为基础,对于借贷者经营过程中的变化反应较慢;其次,这些方法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因此,主观上的影响因素较多,道德风险相应增加;最后,这些方法所需的人员较多,相应的工作效率低下。
(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从农村信用各种经济案件以及责任事件的状况来看,由于操作风险而产生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已经明显高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危险,因此,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讲,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业务流程风险和人员道德风险两个基本的组成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账务处理风险和违规发放贷款,在农村,信用社分布较为广泛,而且处理的业务往往由一些金额较小的组成,但是业务的数量众多,相应的工作人员紧缺,一人多岗的现象严重,在一些业务处理时,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经常省略一些步骤,从而造成风险的产生。在贷款发放时,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对借贷人的审查不够细致,对于相关的借贷人资料只是粗略的进行核实,审查只做表面文章,从而造成贷款违规现象严重。在人员道德风险方面,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基本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不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合理性有待提高,此外,一些相应的授权管理制度相对薄弱,约束制度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制度风险管理现状
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基础以及根本,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它还是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在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农村信用社作出了很多的改革,比如说:明确产权关系、健全约束机制、加强服务功能等等方面,而且在组织体系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成立了以省为单位的信用社联社,采取省级联社统一管理,相关法人独立经营的方法。这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比如说:第一,信用社的相关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对于一些关键的制度如产权关系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信用社内部的一些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内控机制急需解决,比方说,信用社对相关的法人代表约束、监督力度不够,相关的责任制度不明确,信贷方面也有很多问题。
(四)金融生态风险现状
首先提出金融生态这一名词的人是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他在一次对不良贷款的评论时,提出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两个名词。所谓金融生态环境也就是指金融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外部环境,它主要包括了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等。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金融生态是生态经济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利用各种服务设施、服务手段以及服务途径对周围的生态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体现出全面的生态理念,使服务对象不断增强自我的生态意识,进而使得周围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优化。相反的,就会对整个金融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和损害。具体到农村信用社而言,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主要金融生态风险表现为:农村所处的地方信用基础较差,而且信用文化较为单纯,相关的信用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一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缺失,这些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信用社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从外部环境上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管理造成巨大的障碍。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一些策略
(一)对风险管理观念进行创造性转换,建设信合文化
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党中央的指导精神,农村信用社应该努力围绕着服务“三农”和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对信用社自身的经营观念、风险管理理念、员工从业精神进行创新,在整个农村信用社中形成一种“服务求生存,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全力以赴的创建一种和谐的“信合”文化。
(二)整理原有规章制度,重新调整业务流程
根据当前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现状,信用社应该努力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并积极调整缺陷流程。在对当前流程进行整理的同时,应该将重点放在流程的调整和优化上,特别是相关的会计处理流程以及贷款业务审批流程。从其他银行引进较为成熟先进的网络财务审算技术,构建一套以省联社为基础的,信用社资金结算系统和常规操作系统,从而对信用社的各种财务处理和业务流程进行较为严格的程序化操作,实现严谨、实时、高效的财务管理。此外,对信用社的授权机制进行强化,明确各个信用社的职责和权利范围,对内部员工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实现完整健全的岗位责任制。
(三)加强信贷资产监测与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贷款监督的重点是对贷款发生额的监测和考核。一是构建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建立信用评级、授信、项目评估、贷款担保、贷款期限、贷款定价、责任追究等基础信贷制度和客户相关管理制度。二是遵循监管部门要求,明确重点信贷资产监测指标,严格进行监测、检查和责任追究。对于单户大额贷款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进行动态监测。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信贷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推行信贷客户经理制度,并建立量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信贷从业人员的自觉主动性,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四)实施客户分类和机构分级管理,完善准入制度
客户分类和机构分级管理是成熟银行长期坚持、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农村信用社来讲,这两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建议从基础工作做起,以省级农信联社为单位,统一本区域的客户分类和机构分级管理的标准,原则、进入和退出、预警等制度,探索适应“三农”客户要求的管理办法。
(五)探索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化解农村金融生态风险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通过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来提高金融效率和管理金融风险,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一是以乡镇为重点强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倡质朴古老的诚信文化,大力推行“文明信用乡镇”、“文明信用村”、 “文明信用企业”、 “文明信用户”建设,持续改善和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组建以法人社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地区性风险互助组织,签订“风险互助协定”和建立“风险互助基金”,通过系统互助和行业自救防范、化解“三农”业务风险。
总之,农村信用社在面临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而如何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
[1]张勇.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1).
[2]陈滢婷.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08(12).
[3]王霄松.浅谈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黑河学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