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张攀  2012-01-16

[提要]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为此,各地必须在遵循制宜性、前瞻性、兼容性、渐进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如下一些对策:统一标准和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各地协调发展;加强专业机构建设,提高信息人才素质;强化信息采集,提高信息质量;关注个性化信息需求,完善农村增值信息服务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对策研究

当前,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人的素质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充分认知、切实正视和密切关注。本文试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信息化发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发展要求,涉及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而且,这些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与农村信息化紧密相联。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能推动“生产发展”。农业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农业产品质量差、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严重以及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已成为新阶段制约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而农业科技革命正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能促进“生活宽裕”。从物质建设层面来说,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农村更快、更好的获得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增加农民致富途径;从精神建设层面来说,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加合理的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它不仅会带来农村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更会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而言之,信息化建设发展一步,农村“生活宽裕”的目标就会向前推进一步,二者紧密相联。 (三)“乡风文明”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建设。乡风文明包含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精神文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方式向人们传播健康、进步的社会意识形态,无疑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信息化的发展还有助于完善农村远程教育系统,满足农民技能培训服务需求,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在我国广大农村实现真正的“乡风文明”。 (四)“村容整洁”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信息化基础建设是农村规划的重要一环,在新农村发展中不仅要加大对道路、饮水、厨房、厕所等设施的投入,还要加强对电力、广播、通讯、电讯等信息化配套设施的完善,即“采用‘三电合一’的模式发展农村信息化,就是利用电话网、电视网和电脑网三种信息载体的优势,建设公共数据库平台。“三网”在农村的合理布局是村容整洁要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要协同发展。 (五)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促进“管理民主”。遵纪守法、远离愚昧、诚实守信是当代新型农民的精神特征、信息化程度越高,农民的公民意识越强。例如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形式使得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可以很便捷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村民的保护自身权益的认识,增加监督管理的手段,增强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也使得农村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此外,通过开发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从而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不仅有利于实现政务公开,而且有利于推动乡村基层管理民主。 二、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鉴于信息资源在农村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广大农民也更注意运用信息指导生产和生活,“三农”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全程性、时效性等特点,农业大省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时,就必须坚持四性原则,即因地制宜、前瞻性和兼容性、渐进性等基本原则。 (一)制宜性原则。农业大省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的共性以及特殊性,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信息网络体系,项目的部署也要针对不同农村地区的各异特点具有实用性及实地可操作性。否则,即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也不一定会尽如人意。 (二)前瞻性原则。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稍不留神就会落伍,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农业大省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时,也必须具备前瞻性,即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只有具有了前瞻性,才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才会给今后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农业大省在分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技术与功能的升级与扩展。

(三)兼容性原则。兼容,顾名思义就是相互关联的软硬件之间要相互配合。对于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来说,兼容具有更加明显的特殊性,即农业大省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地区、行业以及政府外网等信息系统链接的兼容性,处理好宽带、三网合一、卫星通讯、地理信息、专家智能决策等网络通路与接受终端的兼容问题。 (四)渐进性原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遵循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例如,学习韩国的“新农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等等。我们要对他们的经验小心论证,大胆尝试。只有如此,才能有条不紊地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捷径”中去,少走弯路。 三、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以县(乡)为单位的服务中心与以村 为单位的服务终端相结合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变目前自发式的农村生产为信息化引导下的经营性农村生产,变农民对信息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使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相互快速传递,多层次、多方位信息的利用和共享,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标准和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各地协调发展。信息的优劣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农村信息的管理以及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首先,应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具体包括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使其统一标准和规范,统一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保密资料的控制,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清理垃圾信息,打杀虚假消息等。其次,有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大联合力度。具体包括树立协作意识和共同开发观念,正式建立起全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兼具教学、科研、开发功能的联合、高效的农业信息管理和协调的体系,建立涉农部门信息支持协作机制,开通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和共享,确保农村市场信息的全面、系统和及时发布,提高信息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再次,还要加强同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包括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引进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功能和农村信息体系。

(二)加强专业机构建设,提高信息人才素质。从一定程度上讲,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专业队伍的健全和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深化信息机构改革,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农业信息整体服务水平至关重要。为此,可以在建立建全信息职能机构,并使其具体化、实体化,赋予其规划、协调和规范信息市场权力的基础上,改变过去职能机构依赖行政机关的现象,积极促进其与市场接轨,在市场中谋发展,成为信息市场的主导力量。此外,还要大力吸纳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加快农村信息专业队伍建设。因为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积极吸纳海内外优秀技术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管理员、农技推广员、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保证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真正使农民从中收益。 (三)强化信息采集,提高信息质量。目前已有的农业网站缺乏高质量的信息来源,许多网站还出现了内容贫乏、信息雷同的现象,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力开发那些有用的、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并加强相关网站的信息链接是今后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而要加强信息源建设,就要针对“三农”的需求,以科研机构、相关院校、农贸市场、生产基地及相关企业为主要信息源,切实增强和完善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同时,网站信息服务人员要加大同相关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及农村精英人物的联系合作力度,广泛发展农村兼职信息员,拓展农村信息网,开通多方面的信息渠道。此外,还要在不断完善现有资源的同时,着手研发构架高质量的实用型信息应用系统,如智能专家系统、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农业生产和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等。 (四)关注个性化信息需求,完善农村增值信息服务。目前全省的农村信息资源还处于主要提供信息的初级阶段,对于信息的增值(value-added)关注度不高。所谓信息的增值,是指人们通过对于多种相关信息的综合归纳和细致分析而得到更接 近事实本身的新信息,新信息的价值往往大于所依据信息的价值总和,因此称之为信息“增值”。随着用户对获取信息价值的重视,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即具有“增值性”的信息已经日益更为用户所青睐。为了较好地解决农村信息的增值性问题,比较稳妥的途径是开辟农业网站与用户之间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如开展专家咨询、科技论坛、BBS等,一方面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及时将最新的专业研究成果传播出去。同时,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时,还可以借鉴工业信息化的经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产品信息服务。比如: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要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中长期信息分析预测,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对于有潜在竞争能力的优势农产品,要实行信息服务先行原则,提高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全程追踪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提供信息服务。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