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路径

柴岳春  2020-12-10

【摘要】立德树人的指导理念是各大高校思政教育的立足点,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培养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大数据时代,高校在教育方面面临巨大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主流。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利用大数据开展新型思政教育。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对陕西省高校思政课程进行优化,紧跟网络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思政工作模式创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对社会各个重要领域造成了深刻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各行业实现转型创新提供支撑点,在其影响下,陕西省高校开展新型思政教育工作,并基于大数据进行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把握学生动态,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打造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开展高校思政创新,这是高校思政教育实现转型的重要基础。

一、大数据时代教育特点

大数据时代教学发展的特点分为以下两点:(一)信息来源广泛。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来源具有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有用信息。教师不再是学生单一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接受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受教育的渠道仅来源于教师,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并且传播的主要场地是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时间和空间有禁锢作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得信息不仅靠的是教师,还可从更多渠道获取到想要的信息,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学生接受信息面更广,接受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二)信息传播速率加快。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另一种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得到提升,传统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十分缓慢,需要教师先收到信息,再将信息传递给学生,造成消息存在滞后。基于大数据背景,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得到明显提升,信息传播次数、范围等都在不断扩大,这种情况下教育需要借助大数据优势,开展新的教学创新思路,优化思政教育变革路径,提升信息化意识,紧跟大数据发展脚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二、大数据背景下陕西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弊端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高校思政教育在开展上存在一些弊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没有跟随学生的思想动态,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大数据时代,教学需要充分体现出个性化需求,在教学上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作为切入点,拓展教学方法。从高校现阶段教育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无法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这是各高校在实际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通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于教师有明确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将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学中。但是在实际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并没有注重这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创新,也严重影响了思政教学效果;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思政教育,教学形式上应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但是从现阶段教育情况来看,基本还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依靠教师得以实现,教学方法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也一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大数据时代陕西省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

(一)强化高校思政工作大数据思维。1.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思维。大数据时代,人与人、社会、大自然、主观思维等存在着联系,借助大数据将各种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工作主体、接收者等数据被记录下来,使得样本数据不断扩大,成为庞大的样本数据,对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全面的相关活动。通过掌握全样本数据,从中发现各种小样本数据,获得信息。大数据时代研究者可以动态、快捷获取到思政工作相关数据,基于此,从全面系统、立体视角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分析,通过培育系统思维对自身情况有充分了解。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联思维。大数据时代前,高校思政研究人员更注重的是工作背后体现的因果关系,忽略思政工作中其他方面的事务之间的联系要素等。而且,凭借因果关系并不能有效发现思政工作的内在机理。大数据时代,借助其技术能够掌握工作中的干扰因子。通过教学科研、团建、文化活动等与工作对象之间形成的动态关联,并进行精确分析,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深入认知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实况与未来趋势,建立在相关基础上,才能对高校思政工作进行精准研判。注重大数据时代思政工作与工作对象的关联性,通过隐蔽性的相关关系,突破工作局限框架,从中挖掘有利价值。(二)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平台智能化建设。1.创建高校思政工作混合学习平台。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对各领域起到推动作用。网络突破了高校传统学习模式,将学习框架结构重组。大数据时代主体与对象物理位置发生分离,高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工作等都在向线上迁移,传统课堂不再适应当下时代发展。对此,高校对于思政教学也应该将目光转移到线上,从学习平台入手,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完整的网络教学框架,形成思政工作混合式学习平台。平台需要经过技术整合,使其发展到成熟阶段。现在大学生微课、慕课、全国思政网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平台。高校思政工作依托网络成立平台,并在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量全面、传播速度快,可以实现共享学习模式。思政工作可以根据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动态追踪,自动生成关于学生相关的报告,通过报告对学生学习内容、对象、介质等要素去深入了解。高校想要开展新模式的思政教育,要积极完善学习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双重学习模式。学习平台无法实现情境交互的学习模式,因此,高校应该进行创新突破,创建混合式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建立综合性能的平台,汇聚搜索引擎、智能机器人等,通过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智能加速,为学生提供虚拟教学情境,实现无缝连接教学资源,使高校思政教育变得更加个性化。2.打造高校思政工作网络传播平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传播方法明显发生改变,利用大数据实现思政网络传播,智能筛选、获取到对象感兴趣的内容,实现精准传播。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传播平台具有精准、互动等特点,通过网络技术有效打破传统单一信息化传播的局面。大数据时代,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积极完善思政教育传播工作,培植平台的传播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传播可以面向多个大型数据平台,打造全新传播模式,彻底从传统思政教育传播中分离出来。另外,高校思政教育的行政部门应该联合新媒体平台创建新型工作模式,精准评估平台后的热点,破除阻碍因素。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传播平台群,通过当下广受欢迎的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实现对象关联,引导高校思政工作传播有价值的信息,防止大数据出现过度分析造成不良影响,杜绝价值观念低下的文化信息传播,将陕西省高校打造成集工作于一体的平台,成为正能量传播的载体。3.打造高校思政工作智慧管理平台。高校思政工作管理平台结构也在大数据时代发生变化,高校教学、科研等多样性的内容在向思政工作靠拢,内嵌在其工作形式中,高校思政工作管理平台影响着诸多内容。对此,应该对多样性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系统的网络智慧管理平台,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运行高效性。信息管理可以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保障,大数据时代需要对平台进行管理和规范。高校师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职工号和学号登录进入管理平台,进而访问校园思政主页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实现即时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管理。课堂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渠道,需要高校基于大数据创新新渠道,将思政教育工作向虚拟阵地延展。通过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建立对应的云平台,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模块创建在平台中,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料下载、课程点播等方式实现教学信息传播。(三)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多样化。思政教育是为了通过实践达到目标采用的一种形式,面对的对象心理需求、价值倾向等在大数据时代更加明显。因此,需要高校思政工作利用大数据凸显对象的个性,便于高校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高校思政主要是对工作对象的情感、道德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大数据对其动态跟踪分析出其个性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储存的个性化。网络实现了万物之间的互通互联,这也为智能搜索、存储数据奠定了一定基础,大数据可以有效地为数据搜集提供技术保障。在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期间,利用学号、手机号、人脸识别等作为记录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工作对象的各种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夯实其工作基础;其次,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工作对象的分析,高校思政集成工作呈现复杂性,动态非常容易出现变动,无法直接开展个性化思政教育。最后,需要通过大数据的统计、识别等技术对工作对象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通过分析对象的数据建立出数据模块,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解释。这样能有助于高校实现个性化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于思政教育来说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是巨大的冲击力。基于其背景需要高校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实行变革,面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新模式,开展新型思政教育是当下教育人员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推动思政教育新模式,凸显变革后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交互性,有效提升学生思政觉悟。

[1]宋娜.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6):94-95.

[2]潘强,唐晓伟,邵光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0(16):40-42+46.

[3]钱冲.变革与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2):78-8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