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分析

张娜  2020-12-05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分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传承哪些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价值;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一座价值深远的文化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方向以及面临的问题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物质财富取得极大进步、世界各民族精神家园却日渐荒芜的当前,亟须加大力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智慧来推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向前发展[3 ],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如报告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并且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传承与弘扬、发展与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5 ],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做出很大贡献,先后提出了“革命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观点及体系[6 ],并且在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的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语、警句和格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多次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表明了当前国家对待传统优秀文化的态度和立场。现在国家宣传倡导的很多价值观念都是基于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例如,和谐思想、人本思想、德治理念、小康社会、讲诚信等。这些传统优秀文化对于维护国家团结、民族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发出倡导,是让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都内在的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优良美德。如奉献、孝悌、友善、爱国、公平、辞让、和谐等美德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的内容是一致的。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潜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中[7 ],推动其完善与发展。对待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人们要用心传承,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要想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8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对于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要发展,首先要培养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市场。那么什么才是人民需要的文化?什么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什么是人民最容易接受的文化?首先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9 ],其中蕴藏着深深的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有其独特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接受与吸收的文化,也是最容易发展壮大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理念,比如和谐、中庸,对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还有全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原始风景和风俗习惯等,对于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比如,云南的旅游业、东北的二人台等,都是以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愈来愈烈,中华民族要想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与渗透,就必须发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环顾世界各国,都是通过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当代的新兴技术结合来促进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比如,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游戏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也必将进入大发展时期。因此,应该将文化产业放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新时期应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

(一)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儒家思想中最主要的“仁、义、礼、智、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年来都被当作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不可丢失的精神品质。此外,儒家思想中的价值观如“舍生取义”“三省吾身”“不耻下问”等观念,对于培养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意义重大。同时,传承儒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对于当前道德体系的构建、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民族精神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要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致虚守静”。这种遵循自然、顺应规律、无为和谐统一的思想主张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使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能够顺其自然,换个角度思考。道家思想倡导得顺从内心,对于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现象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传承道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意义重大。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尚贤、贵义”等思想,实质上是在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观念,它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当前社会倡导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墨家思想提倡全体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提倡教育的民主与公平,对于当代提高全民素质和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所以,传承墨家文化对于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二)个人精神道德方面的内容

第一,进取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精神也十分值得当代人们传承下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珍贵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中华民族克服重重磨难、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进取精神对于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提升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也作用非凡,因此,对其必须要大力继承与弘扬,以此激发人民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勇气。第二,爱国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家邦一体”等爱国主义思想都表达了古代人民国家利益至上的深厚爱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悠久,最早儒学提出爱国等于爱民,所以爱国不只是人民忠于国家,国家也要爱人民,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更多的表现为激励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而不断奋斗,表现着人民对于国家的热爱。当代,虽然人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但是爱国主义精神不可缺失。传承爱国精神,对于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意义重大。第三,自律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克己、知耻守节等自律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自律精神就是通过反省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言行规范,从而提升精神素养,然后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这种精神在当代也十分有借鉴意义,首先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传承这种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当代社会,人心浮躁,社会中各种腐败落后现象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能将修身自律、知耻的优秀传统文化宣扬出去,那么整个社会都会有一种新的氛围。

(三)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谐、大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构成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致思趋向。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资源与和谐智慧,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力,更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宝贵文化资源[10 ]。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为贵”等和谐观念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和平与和睦的向往。和谐思想包含的丰富内涵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和谐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也具有启示作用。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在对外关系中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大程度上是对和谐思想的传承。所以,传承和谐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不可忽视。

三、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新时期,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能更好地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运用科学态度,大力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历史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主张全盘否定历史上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有弊无利;另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传统文化不管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全部都应该继承下去。这两种态度实质上都是错误的,是万万不能采取的。在不断发展的当代世界,对待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必须要分析鉴别。只有批判和抵制“糟粕”,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弘扬“精华”,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要态度鲜明地将适合当前发展的、能够与时俱进的精华内容保留下来,将那些已经过时的和落后的文化糟粕及时有效地剔除出去。因为文化是在社会的一定氛围下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曾经有益的内容可能在当代已经不再适用,所以要用扬弃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要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作用,还要大力的挖掘传统文化[7 ],同时要加大力度保护传统文化不受侵犯。首先要整合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分类分层,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本质,并赋予它时代意义。同时,要想更好地保护传统优秀文化,就必须发挥它的当代价值,让传统文化更加具有活力。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让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其他国家也能了解和喜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做好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尊重传统文化,并不代表食古不化,要把传统的知识文化生搬硬套到当代社会。相反,要尊重传统文化。要想让它更好地在当代展现价值,就要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指把一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经过创造的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同时在变迁过程中继续保持文化的认同[9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一次次的创造性转化,才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封建社会的内容,在当代,这显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让传统文化与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与时俱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指在既有文化基础上进行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实现对既有文化的开发、拓展和延伸。其本质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和超越发展。当前,我国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9 ],就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适应时代潮流,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加符合人民的精神需求。但是也要注意,创新的关键在于实践,因此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既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要旧调重弹式的创新。

[1 ]卞成日,高承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 (1 ):83-86.

[2 ]吴灿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略探[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 (1 ):35-40.

[3 ]朱继东.毛泽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 (1 ):15-23.

[4 ]王育锋.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内涵意蕴及提升路径[J].未来与发展,2020 (3 ):31-36+6.

[5 ]李长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审视[J].科学社会主义,2019 (6 ):59-64.

[6 ]阿斯亚・斯马义,鲍军.实现地名标准化是加强地名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弘扬地名文化的重要基础[J].中国地名,2020 (3 ):4-7.

[7 ]张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9.

[8 ]耿虹.发挥资产评估作用推动艺术品金融发展[J].中国资产评估,2020 (2 ):4-5.

[9 ]毕国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析[J].实事求是,2018 (1 ):100-103.

[10 ]张智超.中国传统和谐观及其当代价值[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