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论文:自媒体舆论监督现状与发展探析

佚名  2013-05-08

()【摘要】Web2.0技术的普及催生了博客、微博、SNS社区等自媒体信息发布平台,3G技术的推广使信息获取方式在时间和地域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当信息发布与传输的方式私密隐藏又集成开放,自媒体信息发布主体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通过自媒体掌握国家事务,充分交流和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即形成了自媒体舆论监督。自媒体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即时性等特性决定了自媒体舆论监督在整个社会舆论监督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效用以及独特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自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寻找自媒体舆论监督良性发展的路径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问题。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近几年,作为一种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博客、微博、SNS社区、个人主页为代表的自媒体在用户量和传播效果上占据了强大优势,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和消息发布平台逐渐发展成为舆论监督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公众利用其参与公共事务,表达个人观点,甚至左右热点公共事件走向,让人不禁感叹自媒体舆论监督时代已经到来。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概念的重新界定

传统意义的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各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新闻媒介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自媒体时代,由于监督的主体、特征、功能、内容、模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笔者尝试给舆论监督一个新的界定:所谓舆论监督是专业新闻媒体和个体传播者利用包括新媒介手段在内的各种媒介手段对被监督客体实现全角度多样化的批评和建议的过程。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

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以往媒介舆论监督的格局。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专业新闻媒介执行舆论监督职能,意见的表达通常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有组织地进行,互动性差,意见反馈的周期较长,舆论强度低。自媒体是以用户传播信息为主体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使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关系是对等的、互动的,公众通过自媒体针对公共事件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这种新兴的传播模式让公众掌握话语权,激发公众意见表达的积极性,使公众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自媒体舆论监督互动及时,舆论强度高,能够在短时期内达到讨论的高潮,公众意见表达的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对象范围更广泛。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自媒体舆论监督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自媒体为普通大众提供的媒介平台广阔畅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因为自媒体舆论监督的主体来自于不同社会阶层,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这直接导致舆论监督的客体也就是被监督对象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即公民记者的数量要远远大于职业记者的数量,因此,自媒体舆论监督可以将整个社会都纳入监督的范围,涉及公共利益的组织与个人,以及一些不良社会现象都属于监督的对象。自媒体舆论监督主体可以在各个自媒体之间对事件进行空前规模的讨论和批评,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舆情聚集效应更明显。自媒体参与成本低和强大的互动转发功能决定了自媒体舆论监督的舆情聚集效应更为明显。每个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简便的注册拥有“自己的媒体”,从而成为潜在的舆论监督主体。舆论监督主体通过“自己的通讯社”发布信息后,在某些传播因子的作用下,信息以几乎同步的速度被其他自媒体关注和转发,相关信息的点击量和转载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碎片同时被评论和其他新加入的相关信息所完善和整合,传播规模和影响迅速扩大,从而达到信息的裂变式传播,这个时间非常短暂,大多在半天内有的甚至在1至2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最终形成强大的舆情聚集效应。因此,无论从传播强度还是传播速度上看,自媒体舆论监督的聚集效应都是专业媒体无法比拟的。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监督方式更快捷灵活。自媒体为普通大众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首先,发布终端的多样化使得舆论监督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舆论监督主体可以零时差地整合信息并进行舆论监督报道。其次,空间的无限性和编辑的灵活性使得进行自媒体舆论监督报道更为便捷。传统媒体具有稀缺资源的属性,发表空间受到版面、频率或频道的制约,但自媒体却可以容纳海量信息,可以为数量众多的用户提供广阔的发表空间,自媒体简单的记录方式也降低了对用户文字功底的要求,让普通民众与知识精英拥有同等的发言权,使每位公民有话便可说,满足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诉求。[2]同时,自媒体多级的传播模式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直观立体,有声有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自媒体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散点化特征。自媒体为公众搭建了监督社会的“零中介”舆论空间,每个个体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者在自媒体上发表言论,监督社会,成为自媒体的“新闻发言人”。但总体上说,自媒体舆论监督散点化特征明显。由于没有专业媒体大规模专业化的议程设置,信息源总是点状地散布于网络空间,舆论监督的信息起初只是零星地出现在各个自媒体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舆论监督主体也是分散和非职业的,他们发布舆论监督信息的行为基本是随意和无组织的,因此信息很难形成聚集,即使有网友转载或跟帖,其数量也不大。随着自媒体传播主体数量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只有少量的舆论监督信息在某些传播因子的作用下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最终形成关注聚集和意见聚集,从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舆论监督。

自媒体舆论监督的非理性特征。自媒体对于公众,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意见表达空间,由于网络匿名性和传播主体来源广泛性的特点,自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监督更为真实和全面,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不同群体的价值观。但同时,这些特点又给自媒体舆论监督带来了自由化的负面影响,由于可控性差和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一些自媒体传播主体出现意见表达过激或失控,利用舆论监督之名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以及人身攻击,以至于触及法律底线,使自媒体舆论监督呈现出一些非理性特征。

此外,自媒体中商业化和娱乐化元素过多也对自媒体舆论监督职能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专业媒体通常会根据运营和迎合大众审美情趣的需要,把商业信息和娱乐信息的输出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而自媒体信息的传播是完全个性化的,信息种类更加多元,受众在这个平台既可以关注公共事件,也可以利用其进行营销活动,亦可以传播娱乐信息,这类信息在自媒体信息中大量存在,无形中稀释了很多本该在自媒体场域里被关注的舆论监督信息。

自媒体舆论监督良性发展的途径

自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完善,需要信息监管部门审时度势,制定一套相应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行之有效的执行机制,实行有效监管。此外,大众媒体的介入与正向引导、提高自媒体信息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是发挥自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化解自媒体舆论监督困境的有效手段。

大众媒体的介入与正向引导。在自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主体已经由媒介、政府变回了公众。公众不必通过大众媒体这个中介表达自己的意见,由于公众来自于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舆论监督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大大提高了公众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和社会参与度,让舆论监督由沉闷和保守变得积极和活跃起来,这无疑是舆论监督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众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缺憾。但是,要在发挥自媒体舆论监督优势的同时克服其固有的弱点,需要大众媒体的介入与正向引导。

自媒体的信息发布平台以草根化、便捷性和简短性见长,首先,其准入门槛很低,任何人通过注册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当社会各个阶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巨大的信息主体处于同一个信息广场时,舆论监督信息的发布就变得零散而随意。同时,自媒体信息发布往往在具备时效性的同时缺乏深度,而舆论监督恰恰需要对事件和问题进行权威而有深度的解读。自媒体舆论监督上存在的以上两个问题,正是大众媒体能够解决的,近些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大众媒体转向制作有深度、针砭性强的高质量报道,专业的新闻团队制作出来具有舆论监督功能的新闻报道是抓住受众眼球的强大力量,在自媒体繁杂而非职业化的信息传播中,大众媒体资深专业的媒体人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带给自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健康的导向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两年来对微博舆情事件的监测和总结发现,一个社会事件如果在新浪微博中被转发超过一万次和评论超过三千条,或者这两个指标满足其中任何一个,大众媒体会主动介入,将其“搬运”到社会话语场域,从而从微博场域“溢出”到社会话语场域,[3]进而使事件引发的问题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而进入到解决阶段,并有可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由此可见,自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介入、把关以及再传播,其舆论监督效用才能最终得到最广泛和有效的发挥,即与传统舆论监督的优势互补是自媒体舆论监督体系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

提高自媒体信息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使用与接触媒介的过程中,正确地使用媒介资源,并对媒介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评估与解读的能力,以提高媒介传播的效率与完善自我,促进社会进步。自媒体使普通大众可以成立一个人的通讯社,“先发布、后过滤”是自媒体信息的传播特性。自媒体舆论监督的革命性意义,是公民话语权的表达和新闻自由的充分彰显。自媒体信息传播主体作为信息源头,只有提高媒介素养,理性认识自身的角色特点和实现自己话语权平台的自媒体特性,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并高效发挥自媒体舆论监督的潜能。

首先,面对纷繁复杂的自媒体信息,信息传播主体要有理性判断能力,能够判断不同来源信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抓住信息关键细节并迅速对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而不是凭借一时的激愤情绪随意地给某个事件贴上“负面”标签,进行所谓的“舆论监督”。其次,自媒体信息传播主体要有社会责任意识。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该理论虽然主要针对大众媒体,但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自媒体,因为自媒体在新闻采集、发布与把关方面,承担着与大众媒体同样的角色。自媒体信息传播主体在享受传者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传者的责任和义务。自媒体应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以社会责任理论来约束自己的舆论监督行为,有效遏制舆论监督中的虚假新闻和网络暴力等失范现象,使信息具有更高的公信力与可信度。

自媒体舆论监督是媒介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媒介属性及社交属性使得自媒体舆论监督较专业媒体舆论监督有很大的特殊性。法规政策的有效监管是自媒体舆论监督良性发展的外在保障,专业媒体的介入和正向引导是与自媒体舆论监督形成合力、增强新时期媒介舆论监督强度的有力手段,而提升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则是有效发挥自媒体舆论监督潜能的内在控制力。(来源:新闻爱好者 文/吴雨蓉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选: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

[2]万丽萍.微博的特性及其舆论监督功能[J].新闻爱好者,2012(3上).

[3]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2863146752.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