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英语教学中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导入

佚名  2013-05-06

前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否顺畅进行跨 文化交际无疑取决于语言能力与文化水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 导入目标语文化又输入母语文化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应为 双向互动的过程,而现今的交际实际情况是有“进”无“出”,即只有目标 语文化单向导入而没有母语文化返向输出。而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跨文 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从文化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关于在英语教学中融 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导入的几个重要问题: 1.英语教学中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导入的必要性 1.1 从英语学习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导入 汉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点和参照物,中国文化必然影响英语学习。在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般认为可能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目 标语及其文化粗浅特征的基本输入,学生的通常反应是惊讶与好奇;第 二阶段是通过对目标语及其文化明显特征的继续输入,学生开始对比 目标语与母语的文化差异,学生的通常反应是困惑和不解;第三阶段是 通过对目标语及其文化细微特征的进一步输入,学生开始理解目标语 与母语的文化差异,学生的通常反应是释然和谅解;第四阶段是通过对 目标语及其文化特定特征的强化输入,学生掌握了目标语与母语的文 化差异,学生的通常反应是欣然接受。本质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 干扰其实就是本国文化的干扰。在目标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即以上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国民族文化及文化思维方式可能干扰及制约学 生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学习;在目标语言学习的中级阶段即 第三阶段,学生通过理解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降低民族文化及文化 思维方式带来的干扰,尝试换位思考;在目标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即第 四阶段,学生通过掌握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排除民族文化及文化思 维方式带来的干扰,指由于熟悉英语语言文化,转变立场从而感受其文 化,也就是欣然接受,即思想感情已经融入到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中。 1.2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导入 中国文化是汉语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结 晶。而跨文化交际实际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导入即运用英语与西方 人成功交流;另一方面输出即用英语准确地向西方人表达中国文化的 相关概念,推介中国的文化。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互动式的交 际。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过于侧重学习英美文化,对中国文化反而 知之甚少,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去表达中国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真正 有效的双向跨文化交流,于是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出现了。例如, 更有为数 不少的学习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ous, 甚至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 的笑话。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分 重视输入英美国家文化,而忽略了导入传统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英语 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结果造成学生使用英语表达 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因此无法有效运用英语去表达传统中国文化的内 容,进而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2.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导入中国文化的内容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祖先给予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作为这笔 宝贵财富的传承者,英语教师不但承担着语言教学的任务,而且肩负着 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从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次来导入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 物态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 产品的总和,包括食品、工艺品、服饰、用品、建筑物等等,此时可以导入 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英语表达,如,“包子”、“中国结”、“肚兜”、 “芭蕉扇”、“园林”;制度文化,由人类在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 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此时可以导入一些富有 中国特色的词汇的英语表达,如,“一夫多妻制”、“家长制”、“禅让制”;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文化、经验及创造性活动,以民风 民俗形态出现,此时可以导入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英语表达, 如,“作揖”、“乞巧”、“祭灶”;心态文化,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 经过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如, “佛”、“道”、“儒”等均属于其范畴。 心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佛”、“ 道”、“儒”等各类哲学文化,其中儒 学文化又为重中之重。这些哲学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输出和传递的核 心内容,所以要重视相关内容的导入。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秀儒学 文化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的有为精神,舍生取义、临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的品质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都是值得导入和推广 的。 3.英语教学中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导入应遵循的策略 3.1 遵循一体化意识的导入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更是提升学生的文 化品位、审美情趣和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即是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过程。 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 性。也就是说,学生的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必须同步一体化发展。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不仅应重视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且也要注重培 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即让学生站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进行 语言交际。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语言环境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尊 重目的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 不侵犯隐私和忌讳。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语言及 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以及蓬勃向上的个性,通过语言形式感 受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否则学生就易丧失 立足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无法超越母语和目 的语文化的界限,更无法了解和尊重多文化现象。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 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而且可以拓展思维方式、重组价值观念、重塑人格 结构。 3.2 遵循适度适量的导入策略 适量原则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精心选择导入中国文化的具 体内容,恰当控制导入内容的数量。导入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与 理解,对正常的语言教学有妨碍,反而有“喧宾夺主”与“主次不分”之 嫌。导入内容过少无异于“点到即止”与“隔靴搔痒”,反而影响学生深入 学习的热情,同样不利于正常的语言教学进程。适度原则要求教师精心 挑选与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相连、与跨文化交际功能项目相关、与热点 话题联系的文化内容进行导入。这样不但加深学生对语言教学内容的 印象,而且使学生比对之后产生强烈共鸣,进而增加学生继续学习的信 心、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 帮助学生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理解英语的内 涵意义。同样面对别人的赞美,西方人的习惯则往往是坦然接受“Thank you”。而适时导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回答“你过奖了”。又如: “英宽汉窄”现象是指英语用一词,汉语用多字的现象。如英语中play football,play basketball,play the piano, play the violin 等。而汉语中分别用 “踢”、“打”、“弹”、“拉”来替代“play”一词。 3.3 遵循循序渐进导入策略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导入的中国文化内容应适合相关学生的年龄特 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然后逐步扩展 其范围。此外,文化具有层次性,文化导入应顺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总体说来,语言学习初级阶段则导入物态文化,而语言学习高级阶段则导入心态文化。例如,教师 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导入“阴阳五行学说”,无异于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反,针对学生的年龄,适当导入动植物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帮助其理 解英语的内涵意义。汉语中的“狗”一词常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 不好的内涵意义,而英语中“dog”一词常常用来表示“忠实”、“友好”、 “可爱”等内涵意义。因此向语言初学者导入深奥的心态文化内容无异 于拔苗助长,这违背语言学习的规律,阻碍了学生学习发展的信心。 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 念,是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索思考的一项课题。其意义在 于,既然中国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对英语语言的 学习起参照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就应当进行遵循整体意识导入、适度适 量导入、循序渐进导入等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恰当英语传播中 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力。这一理念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 语教师的中国文化功底和导入这一理念的教学策略能力,因此,大学英 语教师理应重新审视原有的语言及文化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国文 化修养及其英语表述能力。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