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加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

肖萍  2011-01-27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语已经深入到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中几乎全是以英语文化为媒介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相继展开,中国正全面融入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中国文化和文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本文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出发阐明了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和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呼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

一、文化与语言

在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如语法发音规则再加上一大推词汇,我们还要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历史社会习俗,正如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语言。”(1964)语言和文化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已经得到语言学家和教育学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在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中大量加入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情况,及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中,由于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足,或者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学生避而不谈中国文化,而这正是大部分英语国家人士在交流中急切渴望了解的东西,从而由于信息差不足而导致交际失败。外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因此,外语教师应将语言学习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正视因差异性而产生的文化冲突,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并举。

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影响

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中提到“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人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中出现“失语”现象,是因为在英语教学中获得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不足,其根源是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英美国家文化学习而忽视对中国文化的输人造成的。

首先,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但很多中文基础很扎实。由于传统的英语教材都是以英语文化内容为媒介,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英语学习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更高,在薄弱的英语基本功基础上要求他们去理解陌生的文化内容,无异于难上加难,这就不难解释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仍然沿袭中学学习哑巴英语的状态,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利用中国文化的讲解比如加入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这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从而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而且还学到如何用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们,有助于在和英语国家的人群交流时找到更多话题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束定芳、庄智象说过,“本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的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过对学生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了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交际能力。

其次,传统的二语习得理论过分夸大了母语文化的干扰作用而忽视了母语的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因此传统的中国英语教学方式一味的加强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哥哥层面精神内容的介绍,却忽略了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正迁移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成了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流,现在已很少听到有人(尤其是年轻人或者大学生)会中国式的自谦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很自然且脱口而出的“谢谢”,甚至是“Thankyou”;“在‘西风颂’的伴随下,国人效仿西方人,吃着洋快餐,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过着情人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0A丛,2000)~语教学一味地强调英美文化的教学,单纯地引进。片面地理解和吸收,而对于母语文化的涉及颇少,这正是母语文化处于基本被忽视状态的症结所在。 最后,从学科设置看,独立学院由于自身的商业盈利性质,在课程开设方面相当谨慎,除了英语专业必备基础课程如听力,口语,写作课以外,其他的课程无非就是与英语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英美报刊选读》,《欧洲文化人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大量讲授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社会风俗。几乎没有用英语单纯讲授中国文化的,这样学生鲜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在传统英语专业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以英语文化内容为媒介,如综合英语,听力,口语等教材主要是针对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的极少,这样就极容易造成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越容易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即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更糟糕的是,在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各种英语测试中,如CET一4,CET-6,TEM-4,TEM一8考试中其内容也全是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为载体的,即使2005年开始的TEN一8新题型改革中加入了10分的文化测试题也是以英美国家文化为基础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只会顺应考试需求专心学习英语文化知识,而放弃了对中文文化的探究和缺失了学习用英语准确表达中文文化的机会。

三、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策略

传统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没有对中国文化学习做出具体要求。大纲应该把中国文化学习纳入其教学计划中。出现频率高的中国文化词的英语表达应汇纳人大纲词汇表,英语专业教材编写者应该将反映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和中国经典文章的译文纳入英语阅读类教材中;听说类教材中应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内容。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增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课程外,应适当增设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社会学,人类学这样的课程此外还可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某些领域的专题讲座及讨论活动通过这些介绍讨论对比等有意识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发现并了解语言文化的特点。英语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才能使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得到分的实现。教师要调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扩大知识面和认知能力,教师备课要将语言训练与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强调语言所表述的文化内容及意义:教师也应根据课文主题与作者观点,适当进行广泛的跨文化对比与分析,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对中西文化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能够深刻地意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文已经不可避免的登上了国际舞台,如果英语教学内容还是坚持传统的英语文化为载体的话,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能和英美人士谈谈莎士比亚,谈谈圣诞节。而跨文化交流中外国人所急切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永远隐藏在神秘的东方世界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