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中美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平台对比分析

陈潇  2012-07-24

: 论文摘要: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仍停留在初级水平,公开程度、信息完整性、及时性、用户友好性都较弱。北京市作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较为先进的城市,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改进空间。本文选取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作为参照,在中美城市空气信息公开对比中发现,在信息完整性、及时性和用户友好性方面,北京市与加州存在一定差距。以此提出建议:在中国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空气信息公开中,可通过提高污染物监测点的信息全面性、拓展信息的系统性、提高信息公开的用户友好性、建立公众反馈机制及参与平台等四方面提高我国城市空气信息公开程度、建立起一套更为有效、科学的城市空气信息公开机制。

论文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中美对比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极其信息公开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是目前中国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做得最好的城市,但其距离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美国加州,其专门设置了一个“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用于发布于空气质量相关的信息、政策以及作为与公众的交流平台,对我国的信息公开提供极高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因此,本文基于对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信息公开平台的研究,选取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比较城市,在两个城市空气质量公开平台的对比中,总结加州空气质量公开的先进性,发现我国城市信息公开的不足,以此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平台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

二、北京与加州现状对比及问题分析

目前北京市与加州信息公开存在很大差距,北京信息公开平台主要为两个网站:北京市环保局网站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而加州建立了一个“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ir resources board)网站,涵盖了极其全面的信息。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城市的信息公开平台主要有以下三大差距:信息发布的完整性、及时性、用户友好性。本文就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对比分析。

(一)完整性

北京与加州在完整性上的差距主要反映在污染物的报告、监测点的设置、数据的完整性及时间跨度上。

1、污染物的报告

中国目前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仅公开三种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而对于入肺颗粒物(PM2.5)的报告处于试验阶段。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仅公布每个监测点对应的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级别与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的污染物种类少、污染物有关内容少。

相比北京市,加州空气质量共公开了包括:碳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烟雾系数,氢化硫,光散射,甲烷,二氧化氮,一氧化氮,非甲烷烃化物(nonmethane hydrocarbons),臭氧,PM2.5,PM10,二氧化硫,总烃化物等在内的共26项污染物。且其中对于最近关注较多的PM2.5设置了专门的一个对加州监测PM2.5项目的介绍。

2、监测点的公开

目前在全北京市,在几大区域仅设有27个监测点:东城东四、东城天坛、西城官园、西城万寿西宫、朝阳奥体中心、朝阳农展馆、海淀万柳、海淀北部新区、海淀北京植物园、丰台花园、丰台云岗、石景山古城、亦庄开发区、门头沟龙泉镇、房山良乡、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昌平定陵、昌平镇、大兴黄村镇、大兴榆伐、平谷镇、怀柔镇、密云镇、密云水库、延庆镇、延庆八达岭。平均每个区仅有两个监测点。且除了列举监测点外,无其他任何对监测点的描述。

而加州共有监测点433个,每个县约有8个,对监测点设立了特别的信息门户,被称作“有质量保证的空气监测点信息门户”,其中对433个监测点依照不同依据进行了三种分类,以便于查询:(basin)、县(country)、区域(district)。同时还专门设置了“州及当地空气监测网络计划”(state and local air monitoring network plan),对监测点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关于监测点信息的周密性、完整性都远优于北京市。

3、数据的完整性

北京空气质量公布的数据仅日报反映了表格式的信息,但这些仅对NO2、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试验中的PM2.5这四种污染物检测信息中常常有数据缺失,例如,4月20日海淀万柳监测点就出现了24小时的二氧化氮检测数据缺失,且并未对缺失进行说明。而所新增公布的PM2.5所公布数值为浓度值,没有对浓度进行相应说明,也没有监测地点差异,其检测地点称为“监测中心综合观察实验室”。

而加州公开的信息中,虽然数据也有缺失。但关于每个县的检测设备不同,且会对数据缺失进行一定情况说明。

4、时间的完整性

北京空气日报仅报告了当日24小时的数据,若需查询,只能进行不同日期的“空气质量日报”查询;相比而言,加州空气质量报告的时间跨度广、时间层次多、与时间相应的数据类型广:其可选择报告当日每小时的空气状况,或播报最近7天每天空气质量状况的最大值或平均值,还可跟踪最大值所出现的日期及时间点。

(二)及时性

加州公布所有有检测点的信息都会在一天之内公布,常规空气污染物如SO2、NO2、可吸入颗粒的公布达到了1小时内。而北京目前空气质量的日报更新较为及时,这是需要肯定的。对NO2、SO2、PM10的报告大约在1小时内发布,而关于PM2.5的报告大约在1小时30分内发布。但月报目前只更新至2011年12月,现已经2012年4月结束。其他公开信息几乎没有更新,而加州在其他对应信息的提供如相关PM2.5的知识、空气质量新标准修改等相关联信息内容上更新非常及时。

(三)用户友好性

1、信息的可理解性

北京空气质量公开网站有一个地图,用形象方式反映北京几大区域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差的状况,但其示意图的颜色和实际地图对不上号,对公众的理解产生混淆。而另一方面,其报告的浓度或空气污染指数无法让公众理解,缺乏一个对数值转化成现实理解情况的标杆。 而在加州方面,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得不同类型的图表,且对于每一个图,都有现实监测数据与达标值或限值的对比线,可以直接让民众了解特定时间段内污染物超标或达标的情况。

2、辅助的宣传教育手段

北京空气质量的公开仅仅是公开一些指标数据,而加州的网站还将宣传教育手段直接渗透到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去。例如,在对每日观测点的空气质量预测数据中,页面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了“减少污染小贴士”(tips to reduce pollution),内容清晰明了。

3、信息反馈与交流

北京市空气质量检测的网站上仅有一项公众参与反馈的方式:设置了一个网上调查,仅有一个问题:“您认为网站上哪些内容还需充实和完善?”答案三选一:信息公开、网上服务、公众开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信息反馈与互动渠道。

而加州有详细的环境监测网络指南(air monitoring web manual),该指南中附有所有有关污染物监测的表格、工具使用的下载,且明确表达了对公众的参与与监督的鼓励。不仅如此,加州空气质量公开网站还设置了人性化的“常见问题简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涵盖了公众对于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的各种疑惑及解答,极好地搭建起政府和公众两方干系人直接交流的平台。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虽然在我国信息公开中处于先进水平,反映在主要污染物报告相对全面、信息公布相对及时,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仍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参考加州经验,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环境信息公开提出以下建议:

(一)污染物与监测点的公布应更加全面、有意义

在目前北京每区平均只有两个监测点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增设一些更有代表性的监测点,比如主要的居民区、某个工业企业旁、公路边,这些监测点一方面可以反映公众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活动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也提示了从事这些生产生活活动的公众应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而在监测点更合理的基础上,每个监测点所检测的污染物也应该有所拓展、有所侧重。例如,公路边的监测点,不仅应该检测北京现有的NO2、SO2、PM10,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对NO(X)以及PM2.5的检测,同时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让民众可以有针对性地把握空气质量的整体状况和细节状况。

(二)拓展信息的系统性

在公布污染物及监测点的基础上,应引入与城市空气质量相关的其他系统信息。可以参照加州,在指标公布的同时,有充分的链接信息能够让公众明白每个指标的含义,同时建立指标与病理的联系,特别是易感人群在怎样的空气质量情况下会出现哪些状况。进一步可以引入环保小贴士,正如加州空气质量网站的设计,将宣传教育手段与信息公开直接相结合起来。

(三)提高信息公开的用户友好性

信息公开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让公众获得清晰信息的同时,对信息进行理解并予以反馈。建立一个用户友好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平台,日报信息必不可少,但同时还必须有用户自主查询信息的机制。加州建立了用户了解空气质量信息的最基础门户,其查询内容简单清晰,不仅仅使用表格,还有地区示意图及折线图的形式为用户清晰阐释了各个地区的污染情况。北京可以从此角度出发,在发布信息的同时考虑系统和信息给公众带来的阅读感受,这对信息公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公众反馈机制

信息公开作为公众参与的基础渠道,应该给公众提供一个充分的反馈、参与平台。不仅仅可以通过参考加州信息反馈机制:空气监测手册、可获得的监督再核查表格、民众的常见问题解答及直接公布的可联系可查询机构的邮箱和电话,还可以完善丰富网络调查方式,增加空气质量用户满意度调查,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这种快捷方便的形式获得民众的反馈意见与建议。通过以上手段,真正建立起信息公开基础上的公众参与、反馈平台,让公众切实参与到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中去。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