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佚名  2010-12-28

作者:陈建环 袁锦胜 刘国成

3.1.2准确选择示范户。选准示范户是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相关的程序,重点从“实用性、朴实性、示范性、稳定性”4个方面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热爱农业、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对他们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顺利实施打好基础。①稳定性。农村科技示范户直接从农民中产生,他们生长在山区,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培养出来后会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是“永久”型的农村人才。②朴实性。农村科技示范户在生活、生产上与周围群众有着共同语言,他们不摆架子,不空讲道理,最讲求实际,科技成果经过他们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后可以直接向农民传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示范性。科技示范户既有技术,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们的实践对注重直观和实际利益的农民来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般来说,科技示范户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科技成果经他们的示范,很快就会被农民仿效学习,推广起来也比较容易。④实用性。科技示范户学习和掌握的技术以及经营的项目,大多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选择的,是资源、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3.1.3加强示范户的能力建设。①在集中培训、系统学习中更新知识和技术。加强培训,更新技术是提高示范户素质、实现科技兴农的根本措施。要积极励示范户参加农广校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对于科技示范户自愿上农广校的,村或乡可提供一定学费;农闲季节邀请上级农业部门专家讲课;对科技示范户实行绿色证书培训[3]。②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中提高示范户生产、经营和推广能力。黔江区属偏远山区,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差,对推广科技成果不热心,他们对贫穷落后状况束手无策,大部分外出务工、做生意。面对这种局势,应抓住威信较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作为示范户,将农业技术直接应用于他们的农业生产,并提高他们各项管理技术,促使他们尽快成为率先脱贫致富的农户。③在试验过程中提高示范户科技水平。即将科研项目从试验设计、布设、观测到结题验收等一系列工作全部放在农民身边进行,让农民参与其中,等到项目完成时,农民就会完全掌握各项技术措施,也会辐射带动周围一大批人仿效学习。④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培养示范户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搞试验的同时,可能会遇到农民反映强烈、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对此,可以在有代表性的个别户中试验性地予以解决。这样既减少经费的浪费,又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还能推动科研工作的进行,并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⑤在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中不断提高。为增强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每年召开1~2次示范户经验交流会,边学习、边交流经验,让各村示范户代表介绍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和带动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共同学习借鉴,共同提高。⑥家庭综合生产中培养科技示范户多种经营的规划和统筹能力。农业科技涉及到农、林、牧、渔等各种生产领域,可以根据当地生产结构与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庭院经济示范户”,实现劳力、土地、农副产品等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持续增产增收。 3.1.4对示范户实行规范化动态管理。①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实行注册分级管理。将示范户分为区、乡、村3级,主要抓尖子户、重点户、典型户。分级管理有利于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的合理安排,避免项目重复布置,使各级责任明确,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示范户对技术的要求。②发证挂牌、综合考核。为了确认示范户在“三级一户”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合法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可以为他们颁发农业科技示范户证书,为各级示范户挂牌,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同时,明确示范户的条件、标准、权利和义务,制定对示范户定期走访、指导、培训、检查评比、注册管理等各项制度。每年对各层次示范户进行1次综合评定,对不合格的示范户予以淘汰,以对优秀的示范户予以奖励。③技物结合,优惠扶持。对各级示范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享受以下优先:优先得到科技信息和资料,优先参加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优先安排试验项目,优先优惠购买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农膜,优先参加职称评定和学习深造,优先承包适度规模的农田,择优选拔为技术员。 3.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主体的建设 3.2.1建立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收集、存储、整理和处置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关信息需求,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调控和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检查农技推广计划是否设计科学,农业技术推广是否到位,农技推广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还可以增强农技推广工作中的自我纠错能力,使农技推广工作处于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是农技推广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①农技推广中信息反馈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要求信息反馈者站在全局上把握系统状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信息;二是实时快速原则,建立畅通的渠道,把农民需求信息实时快速地传递给决策者;三是规范化原则,把征询农民需求信息和为其他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列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站的职责范围,推动信息反馈规范化管理;四是分工与合作原则,有关单位、人员在分工基础上,应相互配合,共建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发挥整体功效。②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与流程。构建“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平台为依托,多方协作”的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一线农业推广人员入户调查坐诊咨询获得的需求信息,除了向乡镇(区域)中心做工作汇报外,还要反馈给对口业务站,并通过互联网定期不定期与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交流。③农技推广系统中信息反馈的形式与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收集与反馈农民需求信息,确保农民需求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传递到农业技术推广有关部门。开展农民需求问卷调查活动。制作信息采集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获取农民科技服务的需求信息。结合下乡现场收集,农技人员在包村入户和日常各项推广活动中注意发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新需求,随时了解农民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村级服务站设兼职农业信息联络员,定期召开村级服务站会议,座谈讨论,交流有关信息。④开发应用农民反馈的需求信息。通过以上各种渠道采集到的信息,经整理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开发应用。农技推广部门根据这些需求信息,及时修订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行动计划、工作内容、推广目标、重点技术,使农技推广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同步发展,建立新型的农业服务推广运行机制。 3.2.2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①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以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应急现场技术援助、信息服务等。农户或农业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技术难题等,可以直接到农业服务中心当面进行咨询,寻求帮助。②乡镇农业经营公司的技术物化服务。积极开展广泛的农药、化肥、种子、化除药剂等方面的配套物资服务和农产品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并做好村级连锁服务站、服务点的农资供应和协调管理等。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典型示范带动服务。 3.2.3考核考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考评机制,是正确引导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指挥棒,在增强工作计划性、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提高农技人员服务水平和推广效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考核考评的总体要求及目的。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规律,本着“科技入户,服务三农”的宗旨,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业绩。②考核考评的主要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即考核考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有利于挖掘推广人员的潜能,有利于促进推广人员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重要性原则,考核的重点应着重放在“绩”上,兼顾“德、能、勤”3个方面;三是绩益挂钩原则,考核考评的结果,必须与农技人员的奖惩、利益、选聘、评先等紧密挂钩;四是可操作性原则,细化、量化考核考评的指标,以绩效为核心,与农技人员的岗位责任相一致;五是公开、公正原则,考评办法、考评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化、民主化,考评本身要相对客观、公正,让考核考评真正起到激励、引导、促进作用。 3.2.4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①组建区域性农业服务公司。按照股份合作制运作,以村级服务站为基点实行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技物一体化服务,为区域内实施的重大推广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开展一般性技术推广、技术承包、田间作业等农村专业化服务,连锁经营种苗及农用物资,开展农产品市场流通、储藏保鲜等产后服务,既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又为农民提供相关的经营服务。②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一般的技术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以及市场促销服务等业务逐步交予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组织实力。一是在区(县)级,建立瓜果、蔬菜、畜禽、沼气等各类行业协会,扩展农业技术服务领域,行业协会与会员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对会员实行技术、生产、资金、销售、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二是在区(县)以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购销中介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机制下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配套农资经营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三是扶持农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实体。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鼓励分流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咨询、农资经营服务实体,对他们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成果验收与评价等方面与公益性农业服务人员同等对待。③建立村级服务站,开展示范户定点帮扶带动。鼓励和吸纳乡镇农技人员、农村能人、村组干部创办村级服务站。每个村服务站下联5~10个中心示范户,每个中心示范户直接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20个农户。从而实现技术进村入户,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真正延伸到村组农户和广大农民,彻底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千米”问题。 4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