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翟浩辉 2008-06-12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教授,最近看了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撰写的《当前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认为内容“十分重要,讲得深刻透彻,必须很好学习”。下面是66文章网所选取的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的战略性地位日渐重要。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紧完善节水灌溉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尽快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并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
一、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首先,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1%。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节水灌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
第四,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现代灌溉。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持续增进我国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也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行适时适量灌溉,还要保证作物的水、肥、气、热的综合要求,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保证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节水灌溉在全局上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究节水灌溉工作,关键是要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研究如何调动广大农民节水的积极性。首先,节水灌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代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发展节水灌溉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保障。当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奖励,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应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并优先安排。第三是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对节水的积极性。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节水工程,如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采取的工程措施、重点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工程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国家投入为主,因水费减少造成的管养费用不足由财政补贴。对经济效益较好的节水工程,如采用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突出的“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等,实行免征农林特产税的鼓励节水政策,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逐步理顺水价,分步到位。第五是完善水费计收和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形式,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对一些高扬程提水灌区(特别是高扬程的引黄灌区)、机电井灌区,给予优惠电价或电费补贴政策,以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这些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第六是加强对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落实占用补偿政策,以保障灌排面积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第七是深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灌区斗渠以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府管又管不好以及建设维修养护职责不明确、资金无来源、水费不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多等问题。其次,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建立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为手段,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把节水灌溉作为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经济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积极推进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体系建设;节水灌溉规划应与水资源规划、农业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综合利用;要充分考虑加入WTO农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布局和模式;要突出重点,确定节水灌溉工程和旱作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节水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生产的重点区域布局。规划还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的系统性,既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发展布局和水资源配置,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先进技术和常规技术,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建设和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明确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特别是提出系统性的政策保障措施。
第三,大力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开展节水灌溉技术、设备设施研究,建立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产品推广体系。一是加强节水灌溉基础研究,特别是节水管理和节水经济的研究;加强作物需水规律、灌溉用水定额、评价指标等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开展雨水资源、劣质水资源、旱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等工作。二是加强实用技术研究。在总结各地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应用推广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研制适合我国发展的各种节水灌溉设备设施,通过改进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三是加速节水灌溉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动科研院所和设备生产企业的联合,加速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规范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健全节水灌溉市场。一是完善适应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标准体系,促进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和节水产品设备生产的标准化。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国家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国外节水灌溉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产品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实行节水灌溉产品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及时发布抽查结果,严厉打击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建立国家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产品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节水灌溉工程设备的集中采购制、招标投标制和监理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证工程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第五,突出农民在节水灌溉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水利技术人员在节水灌溉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广泛调动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以各级水利服务组织为主体,科研、高校、企业、管理单位广泛参与的推广服务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全国旱情预报和灌溉信息服务系统,定期发布信息;充分发挥近4万个乡镇水利站、13万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开展以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为重点的基层培训,普及节水灌溉知识,让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和部分农民切实掌握节水灌溉知识和技能,形成一支能带动和影响广大农民把发展节水灌溉和增加收入结合起来的骨干队伍;组织科研人员开展节水灌溉规划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服务,鼓励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让、承包经营等活动中参与效益分配。三、当前节水灌溉应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九五”以来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发展规模、速度、节水产生的效果都还不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使节水灌溉有一个更快地发展,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节水灌溉规划。节水灌溉虽然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目前有的地方仍存在概念不清、认识不到位、标准不具体、措施单打一等问题,非常有必要针对节水灌溉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科学规划,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地区节水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工作的总体部署、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可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二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进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和办法。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了一些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但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客观形势需求比力度不够大、成效不够显著,有些政策亟待完善配套。如,中央早已明确“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到优先位置”原则,但节水至今尚无稳定的投资渠道,现行投资政策仍是向“开源”倾斜;又如,一些靠灌溉水费维持运转的灌区积极节水,水费收入随着供水量减少而减少,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管理单位的财务出现困难。目前缺乏能持久调动管水单位节水积极性的经济补偿政策。三是加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行节水灌溉,无论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田间用水定额管理,还是采用其他管理措施、农艺节水措施都要有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如完善的渠系工程,配套齐全的水量水位控制建筑物和监测设施等。近几年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增加了灌区节水改造投资,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灌区硬件设施历史欠账太多,已有的投入和客观需求差距很大。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灌区改造要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四是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新技术开发。推行节水灌溉,涉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许多深层次相互关系问题,如河流上游节水对下游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地下水超采地区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节水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什么影响等,需要从各方面加强研究。再如,目前提倡的许多节水方法、技术、标准和设备还很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组合集成配套,农民在使用中反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从科技方面继续做工作。科技部门最近已经把节水作为“十五”重大科技项目列入计划。五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量节水灌溉措施要通过农民实施,面对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掌握节水方法和技术能力较弱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节水示范区建设,编印散发节水科技宣传材料,举办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节水培训班。这些工作需要有健全的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应当注意不要削弱而应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六是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既要重视硬件建设,还要重视加强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出效益。一方面要加强工程管理,以确保工程效益发挥;另一方面要抓灌溉管理,按流域统一管理水资源,做到保护与合理配置相结合,上中下游均衡发展。制定和推动合理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机制。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引导农民投入发展节水灌溉,使节水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