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控制的探讨

佚名  2011-02-18

作者:吉丽敏,陈世民,何 佟,高凌峰,王丹妹,欧守珍,莫燕娜

【关键词】 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控制

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实验室承担着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工作,是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正常运行的保障。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高级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医学是实践性科学,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如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实提高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统一的质量体系标准,2000年以来逐渐被引入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目前,全国已经有 200 余所学校引入该体系,在促进学校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在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中,更有必要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构建完善的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包括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建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确立全员责任意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编写实验课程质量手册,阐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建立全程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对课程教学的组织结构(含职责)、程序、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做出规定。本文探讨在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各环节借鉴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客观、科学的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医学实验教学进行规范管理和监控,以提高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1 明确实验教学组织结构,确立全员责任意识

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医学实验教学组织结构是指参与实验教学的全体人员,包括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

要确立全员责任意识,就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持续的全面性的质量教育,包括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教育以及为确保质量所必需的技能教育。全体人员都要确立质量意识, 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认识到:(1)实验教学质量贯穿于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论证、实验准备、实验授课整个过程,而不仅限于授课环节。(2)实验教学质量应当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改进来实现,应该把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质量监控结合起来,进行动态管理[3]。也就是说,对于管理者来说,每一次决策都要贯彻质量方针,对于教师来说,除了忠实地履行职责之外,还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出谋划策。对学生来说,要牢固确立质量意识,就要有自我设计个性发展的学习动力,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勤奋严谨的学习作风、科学求实的学习方法。对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是一个不间断的反复过程,是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质量方针和质量标准中进行引导,使全员明确怎样确立质量意识。

2 建立医学实验课程程序文件

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为实行规范化管理,应为其每一项可能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活动进行设计和协调,即形成程序。程序包括管理性和技术性两种,管理程序性文件多为各种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等;技术性程序文件通常是各种操作规程以及各种相关的记录、表格等。

2.1 医学实验教学管理程序性文件

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实验室内部管理的制度和质量标准。(1)实验室内部管理的系列制度和质量标准:制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培养目标作出规定;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包括课程考试及成绩考核办法;建立实验项目的论证、教学计划制定办法;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程序及质量标准;试剂药品的管理程序及质量标准;器械消耗品等物资管理程序及质量标准;实验物品购置验收和储存程序和质量标准;实验室环境卫生标准及实验后动物及废弃物的处理程序及质量标准;生物安全性控制程序及质量标准;学生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的质量标准。同时,以上标准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2)确立规范化的质量责任: 规范化的质量责任是与质量体系中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密不可分的,它是质量控制的载体,也是质量控制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没有规范化的质量责任,就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定各级人员考核和培训程序,明确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还要通过考核、评估、奖励等措施保证质量责任制度的实施和不断完善。

2.2 医学实验教学技术程序性文件

(1)教学各环节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实验准备各环节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试讲、试做实验标准;制定各实验项目的仪器设备标准操作程序,日常维护程序;制定药品准备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器械消耗品准备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实验授课环节质量标准,包括备课教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示范指导、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报告批改等要素。设计相应的评价、记录表对各种操作、过程、效果签名记录。(2)实验技术的标准操作程序:包括各种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和目的、使用试剂、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等,阐明各种常用实验技术的规范操作,如常用动物实验手术方法和操作规范。

3 对医学实验教学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管理来完成的。因此,医学实验教学必须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即全面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无法精确定量的综合性指标, 难以采用简单的测试办法来加以判定。为了判断和衡量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并加以调整与控制, 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 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3.1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1)专家的评价:建立医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让专家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作出判断,并及时反馈。(2)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学生对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室环境、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执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医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在实验教学开出的条件保障方面,如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设备先进性以及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能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同实验室建设结合在一起的,是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最直接的反馈意见。(3)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 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涉及对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及相互间的评价。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学生的评价体现在每一次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从实验预习情况、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经费投入、激励机制等方面。教师是实验教学实施的直接组织者,他们依据课程目标和实验室的条件制定实验教学目标,设置实验内容,组织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教学教师最清楚实验条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实验教学教师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是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改进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方面。实验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准备工作的评价,包括仪器设备的状态、实验用品的准备、药品配制的精确度、实验环境的整洁与否等。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责任心,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能否起到积极主动的指导作用等。

3.2 建立信息反馈体系

建立和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一支学生信息员队伍,让他们发挥学生与教师、实验室的纽带作用,并及时地把实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到教师和管理部门。

总之,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建立科学、可行、有效的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为提高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的保证;对培养医学生标准性、规范性的职业技能和习惯,实施专业认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