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中医营养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佚名  2012-11-05

作者:郭彤 郭姣 梁颖愉 黄合婷 傅南琳 王晓晖

【摘要】 阐述了在《中医营养学》选修课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更新。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科技知识的结合,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创造性运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中医营养学;教学方式; 教学特色; 考核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广东药学院是地方院校,由于隶属于地方,服务于区域的特性,其办学目标是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一目标指引下,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反映专业特点,更要与市场经济相联系,使课程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2]。我校《中医营养学》选修课的开设,不仅改革了我院中医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创新了中医药知识体系,还提高了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兴趣,并逐步形成我院的教学特色。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来源不同的二级学院,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不同,如何通过开设该类公选课,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保健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医养生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是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一、 充分提高对公选课的认识

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养、食疗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之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的预防、营养、保健受到更多的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迅速。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为此近年有多所医药大学增设了中医药养生或保健方向的课程或专业。我校现有的中医药课程,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依据,偏重基础和理论教学,忽视中医药的实用性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因此,应加强实用性中医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医营养学” 是一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营养治疗学,就是将食物与食物或食物与药物相配合,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或促进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为食、药、养、疗结合的学科,是一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通过学习《中医营养学》 ,对学习中医药防病保健、促进康复的知识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直接受益,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中医营养学》教学中注重实践,强调实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郭姣教授的倡导下, 我校在2001年将《中医营养学》纳入教学计划,先后在药科学院、中药学院开设了《中医营养学》这门专业选修课,两院学生100%选报,效果很好;2006年,为满足我校医药商学院、医药信息学院、生命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几十个专业学生的需求,将《中医药营养学》增设了公共选修课,报选人数超过90%,成为我校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2008年《中医营养学》成为广东药学院大学城互选课。

二、选择相关教材,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 中医营养相关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种类比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教材有10多种,其中包括申却骄、姚鸣春编著的《中医营养学》,翁维健主编的《中医饮食营养学》,郭永洁主编《中医食养食疗学》,郭姣主编《中医营养学》等,其中郭姣主编《中医营养学》注重创新,体系完整、难易适度、教材结构合理,实践性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多年来一直作为我校教材。作为专业自选课、公共选修课,一般是安排36学时, 2个学分。在讲授内容上精心安排和组织,一般来说,讲授内容可以分为4篇。第一篇,总论,中医营养学的概念及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二篇,讲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无行学说、藏象学说等;第三篇讲述常用食养的中药和食物;第四篇,为常用食养方。 2.教学模式

第一,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更需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3]。如讲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基础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从概念、演变过程讲起,由此启发学生来认识中医学思想体系,了解和掌握预防为主,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在讲授食养的中药和食物等内容时,我们收集大量的相关图片,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课堂的气氛生动,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作用。第二,联系实际,注重实用。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强化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并充实新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选修课课时少,而中医营养学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不可能在规定的学时中将所有内容都讲到,因此要求教师要精讲,注重实用,精简分析相关经典病例,使学生们提高辨证施治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第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也要求教师必须联系实际精讲,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我们在授课时,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病例来联系中医营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或者通过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医养疗的方法来防病、治病。

3.考核方式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由于中医营养学类公选课程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在扩大自身的知识面的同时,更需了解学生的来源、注重不同学科与中医营养学的交叉,课程的考核则需区别对待,要求学生在对中医食养做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养疗方法。如对于药剂专业的同学,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食养方的剂型,提高利用度,中药专业的学生,鼓励他们运用中医理论和食养原理,设计和开发新的养疗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三、教学体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就业市场变化,要求医药人才具备广阔的知识背景、多种专业技能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医药院校应充分认识选修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中医营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医营养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运用常用中药和食物进行配伍,掌握养生、保健的方法,受益终生;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和创新知识的热情,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我院在开设《中医营养学》公共选修课程及其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保健、养生等知识在高等医药院校传播的意义,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充实、整合《中医营养学》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自选课的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谭伟.对地方院校学分制下选修课建设的正视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5):244.

[2]韩宇霞.加强选修课建设提高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7):55.

[3]黄进.《环境学概论》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4):8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