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徐章智 2012-02-24
【关键词】鼻窦炎 鼻内镜 内窥镜鼻窦手术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鼻内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鼻窦炎的重要手段,现对2005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456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以探讨基层医院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5年-2010年我院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456例,男性281例,女性175例,年龄18-65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及头晕史,一部分伴有喷嚏、流脓或清涕、嗅觉减退等症状,病程1年-20年。术前均常规鼻窦CT检查,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和分期,其中I型306例,I期150例,II期136例,III期20例;II型107例,I期60例,II期28例,III期19例;III型43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表面麻醉,以1.5%丁卡英20ml加0.1%肾上腺素4ml的棉片,分3次表麻,采用messerk-lingver术式,先吸切鼻息肉组织,再逐步切除钩突,打开筛泡,开放病变鼻窦的窦口,清理窦口及窦腔中病变组织。
术后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24-48小时后取出,用0.9%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3次,静脉给予抗生素4-6天,一周内每2天清理鼻腔一次,一月内每周来院随诊。此后视术腔情况来院随诊,直至术腔上皮化。
2 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以术后6个月鼻内镜检查结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见鼻腔粘黏,息肉形成,窦口开放不良。我科456例患者中术后治愈352例(79.42%),好转74例(16.13%),无效20例(4.45%)。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具有手术照明好、多角度、视野清晰、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应用,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但随着手术广泛开展,并发症也不断增多,现将自己的手术体会作如下总结:(1)术前适当应用抗互素和激素控制鼻腔窦腔炎症,减少黏膜、水肿,从而减少手术过程中出血及控制手术范围;(2)术前详细读CT片,了解鼻窦特别是筛窦和蝶窦的毗邻解剖结构和变异,气房气化变异是避免手术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3)术中应注意完整切除钩突,尽量保留中鼻甲,同期矫正鼻中隔,对不可逆的下鼻甲肥大进行成型处理,以便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畅;(4)术后处理与手术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故术后早期应清理鼻腔、鼻窦内的血块、痂皮及分泌物,但应尽量减少清理、换药造成的创伤。术后中期发现鼻腔粘连,造成窦腔狭窄和闭锁,应及时处理,如有鼻黏膜水肿、息肉、肉芽组织应及时清除,同时服用抗生素及局部应用布地奈德。
总之,内窥镜鼻窦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完善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处理,耐心的术腔清理和合理的术后应用,是决定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