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个性化切削与常规准分子
何颖颖 2010-11-02
【摘要】 目的 比较高度(-6.00D~-9.00D)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个性化切削与常规准分子术后夜间视力问题发生率,以期获得更适合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利用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756例1512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应用个性化切削患者255例为个性化组、常规准分子手术患者501例为常规组,术后12个月观察有无存在夜间视力问题的并发症。 结果 手术12个月后随访,个性化组出现夜间视力问题(包括眩光、光晕或在夜间对光线过于敏感)。患者7例,常规组出现夜间视力问题患者89例,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度(-6.00D~-9.00D)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个性化切削有良好效果,且比常规准分子手术更有优势,如准确预测性高、出现夜视问题等并发症少、术后疗效好。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个性化切削 夜视问题
近年来,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以其安全、有效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对近视及准分子手术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亦得以不断提高,在治疗近视眼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眼科屈光手术的主流手术。然而,术后患者尽管获得了较好的视力,仍有部分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会抱怨有视物模糊、眩光、夜视力障碍等症状,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术后视觉质量,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如何让患者从“看得见、看得清”上升到“看得舒服”的更高境界,作者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接受准分子手术治疗的756例1512眼高度近视患者追踪观察,随访1年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接受准分子手术治疗并随诊1年以上的756例1512眼高度(-6.00D~-9.00D)近视患者,男411例,女345例。年龄18~37岁,平均20.9岁。其中应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个性化切削患者255例为个性化组、常规准分子手术患者501例为常规组,两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术前检查 包括远、近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0.5,绝大多数≥1.0),明暗瞳孔、主视眼、角膜横径、泪膜破裂时间、眼压、角膜地形图检查、超声角膜测厚。配戴隐形眼镜者术前摘镜2周以上。
1.3分组 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 应用个性化切削患者255例为个性化组、常规准分子手术患者501例为常规组。 1.4术前处理 术前三天滴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1.5手术方法 按照分组分别行个性化切削及常规准分子手术。
1.6术后处理 术后第一天去除眼罩,观察角膜瓣复位、愈合及视力情况。滴眼液每周递减,共4周。
1.7术后检查 术后1天、6天、1月、3月、6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裸眼视力、电脑验光检查近视及散光度数、角膜地形图、裂隙灯检查。
1.8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两组计数资料间差异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大部分病人无明显不适。已剔除有并发症及视力未达预期要求的患者。
2.2 2组高度近视眼患者手术12个月后随访,255例个性化组出现夜间视力问题(包括眩光、光晕或在夜间对光线过于敏感)患者7例,占总数的2.7%;501例常规组出现夜间视力问题89例,17.8%。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夜间视力问题是许多高度近视患者常规术后一种较常见的不可避免的症状,考虑为高度近视患者夜间瞳孔过大,角膜切削直径相对较小,此时瞳孔区超出了激光切削区,在切削区边缘及交界处存在一不平滑的光学界面,屈光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形成与中央不等的屈折力及像差所致,是暗环境下瞳孔直径超过有效光学区直径所致的球差引起的。但如果要增加光学区直径,势必要增加切削深度,也增加了中央岛的可能性。夜间眩光使夜间驾驶很危险,残余的屈光不正,特别是残余的近视,可加重夜间眩光症状。个性化切削近视手术,充分考虑了人眼像差的特征,手术中根据患者自身需要自动调整光斑大小和形状,轻松完成最复杂的角膜切削,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追求高质量视觉品质的患者,夜间瞳孔直径较大者,散光度数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实施个性化切削近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