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椎手术围手术期吹气球训练及体位护理对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胡素光 殷铁梅 2012-04-03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术后体位护理对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探讨颈椎术后体位护理对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1例。试验组术后进行体位护理,对照组按颈椎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手术术后6小时即采用体位护理能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182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1例。试验组术后进行体位护理,对照组按颈椎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手术术后6小时即采用体位护理能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颈椎病属于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重者可使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工作[1],因保守治疗疗效不尽人意,而近年来需行颈椎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由于全身麻醉具有安全,麻醉效果易满足术中需求等优点,越来越广泛运用于颈椎手术中。然而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也是医院内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3]。有研究报道,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是未行气管插管患者的2.9倍[4],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肺部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7月间我科收治住院182名患者,男101例,女81每组各91例。年龄27-75岁;平均住院时间10-20天;均无严重合并症。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另外试验组术后6小时给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进行。
1.2.1术前良好的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的发生,对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有益。在患者准备手术前2-3天开始指导病人进行吹气球,患者只需用适当力气吹气球,每次吹气球3-5分钟,每天吹6 -10次直至术前。同时向病人解释吹气球和有效的咳痰的意义及方法,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5]。
1.2.2术前体位训练 根据医嘱确定手术方式后,向患者讲解术前体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训练时间一般选在下午进行。前路手术:指导患者去枕仰卧,肩部垫枕,使颈稍后伸并制动,开始每次20-30分钟,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4小时。后路手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且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术前必须加以锻炼以使其适应术中体位。方法是在病床上取颈后路手术位,开始10-30分钟/次,2-3次/天,以后逐渐增至2-4小时[6]。
1.2.3术后体位训练 术后6小时即协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方法:颈部用沙袋制动,床头摇高30-50度再摇起膝支架。床尾置软枕,垫于足底。术后早期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颈部手术后的局部出血,亦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膈肌下降,扩大胸腔,利于患者呼吸畅通,便于排痰,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
1.2.4术后第一天即可指导患者开始吹气球锻炼,取半卧位床头摇高30~50度,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对着气球口慢慢吹,每次3-5分钟,每天6-10次以患者不疲劳为度[5]。 2结果
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发生 不发生 合计发生率(%)
试验组 5 100 105 5.25
对照组 21 50 91 22.05
合计27150182 27.25
结论:X2=20.7 P≤0.01(校正X2=18.79 P≤0.01),可认为两种护理方法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率不等,即可认为试验组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肺部感染是颈椎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截瘫患者的发生率更高。患者因咳嗽无力、排痰困难、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易加重肺部感染,护士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颈椎围手术期予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及体位的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有显著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柳登顺,赵志连,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治疗手册[M].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潘宁玲,马亚群,贾文娟,等.气管内全身麻醉与肺部感染[J].医师进修杂志,1997,20(6):321.
[3]王宝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86.
[4]莫春梅,高风群,韩淑梅.肺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度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 13 (10): 934.
[5]张雪萍,胡梦兰,许晓芳.吹气球预防老年直肠癌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 (3):551.
[6]汪四花,林芬.颈椎骨折[M].临床骨科护理学,2007:23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