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急性期精神疾病患者意外损伤的伤口合并感染的护理体会

喻露杨  2012-04-12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意外损伤伤口的护理。方法 观察数例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病人的精神症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并观察护理后病人伤口愈合情况及病人的情绪反应。结果 病人的精神症状可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几率,针对性的护理后,能使病人的伤口未进一步恶化,缩短愈合时间。结论 患者伤口的护理固然重要,但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制订最佳的护理方案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以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关键词】精神疾病 伤口感染 护理

精神科病人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受外界因素的损伤较正常人高出许多,而某些处于疾病急性期的病人如出现意外受伤,则暴露在外的伤口更易感染,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难度[1]。我科在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人中,有2例患者的伤口感染并有脓性分泌物,且均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我们制订了最佳的护理方案,使患者的伤口未进一步恶化,从而达到了护理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一患者,男,20岁,于2009年1月入院。入院时,患者表现行为紊乱,自言乱语,接触交谈差,查体见其骶尾部有一约4×3cm大小Ⅲ度褥疮。住院前期,患者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精神症状严重,故患者治疗不合作,导致伤口有脓性分泌物、周围部分组织坏死,并伴有发热、血象增高、伤口愈合较缓慢的临床表现。

例二患者,男,62岁,于2009年11月入院。入院时,患者表现行为紊乱,乱语,脾气急噪,易怒,接触交谈不合作,无法进行有效交谈,对某个人有敌意感。住院前期,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因其精神症状所致,患者将右手背烫伤,并发生感染、化脓,部分组织坏死,且导致右手臂形成蜂窝组织炎。

1.2 临床表现 上述2例病人在住院期间均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且精神症状较严重,治疗不合作,因伤口感染,患者均存在发热、血象增高、伤口愈合缓慢的临床表现,后经抗炎治疗及换药护理,伤口感染情况改善,新肉芽组织生长正常。

2 主要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 因精神病人住院前期精神症状较严重,且病情控制时间长,故护理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防止病人出现紊乱行为导致伤口感染加重,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2.2 体位护理 上述2例患者的伤口位置均不相同,护理时应注意其伤口位置,随时更换体位,尽量避免压迫伤口,以利血液循环,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如例一患者正处于精神症状明显的疾病急性期,护理时需保护约束,而约束的体位又易压迫伤口,并因其精神症状所致,给予垫气圈患者不配合。较好的处理方式,可将患者向某一侧保护约束,背部垫予小被或枕头,使其臀部与床悬空,且此体位患者感觉较舒适,避免了伤口直接受压,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应每隔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或换另一侧体位。例二患者因手背伤口感染致手臂形成蜂窝组织炎,护理时应注意避免约束患肢,可用枕头垫于患肢处,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循环。 2.3 伤口护理 上述患者的伤口因有感染,又可见肉芽创面,须每日进行两次护理换药,并给予红外线理疗,每次时间30分,尽量使创面保持干燥,以利肉芽组织生长。但过勤的换药也会成为不良刺激,抑制伤口的愈合,应根据伤口渗出、生长情况而定。伤口愈合时,新生的神经纤维长入疤痕,很容易受到刺激,产生痒的感觉,这时护士应指导患者避免搔抓伤口周围皮肤,从而避免伤口感染加重。

2.4 心理护理 精神病人病情特殊,更需要护士的关心。适当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有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让病人感到温暖、关心和帮助。

2.5 康复指导 处于康复期的病人,精神症状消失且伤口逐渐愈合,此时可鼓励患者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活动,如做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伤口愈合。同时,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的危害,其发生的诱发因素,指导预防措施,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压疮虽然危害性大,但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护理措施预防的,这需要院方和患方相互配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果

上述2例病人在以上护理措施实施后,且随着精神症状的好转,伤口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加速了伤口的愈合。

4 讨论

急性期精神疾病病人保护意识薄弱,易发生意外,而意外产生的伤口则因病情未得到控制容易形成感染[2]。伤口感染不但加重患者的精神创伤,而且还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为了避免其伤口发生感染,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精神病人伤口的护理,不仅是针对伤口感染的护理,而患者的体位护理及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有效的体位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心理护理则可以使患者增强早日康复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1]赖文琴等.急性期精神疾病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1).

[2]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0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