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王桂霞 2012-05-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安全及对舒适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在术后5h术侧肢体制动,5h后被动翻身,按摩腰背部肌肉,24h后开始康复运动,第四天下床;对照组绝对卧床72h,1周下床。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腰背痛疼痛指数。结果:两组出血情况、心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术后24h、48h腰背痛有明显差别。结论:术后24h行康复运动是安全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PCI)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对急性主肌梗塞行急诊PCI术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6~72(44.67±10.32)岁。观察对象均有典型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24h内行介入治疗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并发症,术后采用血管闭合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过去腰背痛史、手术方法、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手术后伤口砂袋压迫、术侧肢体制动5h,5h后行被动翻身[1];12~24h抬高床头20~30°,帮助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各关节3~4次/天,每次5min,床上靠座;24~48h主动活动肢体各关节,非睡眠时每小时1次,每次3~5min,主动翻身,床上坐位或半卧位;48~72h床边悬吊双下肢,3~4次/天,每次5~15min;部分生活自理(包括床上自我进食,在他人协助下梳洗);第3天~第4天行床边坐椅,3次/天,每次10min,在他人扶助下室内行走20~30m,每次5~10min,1~2次/天;床边使用坐便器,第5天由他人扶助至独自在走廊行走50~100m,每次5~15min,2~3次/天,逐渐增加至15min,在家人陪同下入厕;第6天~第7天缓慢登梯,用阶高为15cm的阶梯由90cm(6阶梯)逐渐增加至150cm(10阶梯),每天1~2次,每次10min。
1.2.2对照组:按常规12h手术侧肢体完全制动,绝对卧床72h,一周后下床活动。
1. 3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3例、2例)、心律失常(5例、4例)、心绞痛(8例、9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或严重出血病例,各有2例穿刺部位血肿(直径<3cm)。 2.2两组术后24h、48h腰背痛、焦虑比较:对照组疼痛、焦虑分值随卧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实验组的焦虑分值随早期康复运动的开始而递减,疼痛分值在24h、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24h、48h)的疼痛分值纵向比较,对照组分值显著大于实验组(24h P<0.05,48h P<0.01),说明卧床时间过长可导致腰背疼的明显增加。
3讨论
3.1传统治疗观点认为,心梗后由于局部心肌缺血、坏死,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故需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深入开展,急诊PCI术可使病变血管再灌注及减少再狭窄的机率,使处于顿抑的心肌重新获得血供而复活[2],成功的手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严密监测,避免心脏并发症及穿刺点出血的情况下早期康复运动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腰背疼痛不适症状及心理压力,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调节患者情绪均有积极的作用。
3.2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多为突然发病,患者紧张、恐惧,加之疼痛,使患者有濒死感。这种心理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程度,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等,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甚至猝死[3]。由于发病急、病情重,疼痛持续不缓解,对疾病和介入诊疗及早期康复知识的缺乏,患者多表现极度恐惧的情绪。有5例对早期康复有顾虑和害怕,怕痛,害怕康复活动出现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疼痛,怕康复影响治疗效果,担心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害怕再次发生。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及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通过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向其详细解释心肌梗死的病因、生理;解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早期康复的目的及意义,简要介绍康复方法,康复的配合要点,并指导康复治疗中注意事项,并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使其清楚应如何配合治疗、监护,消除恐惧心理以及因过度紧张而出现的动脉痉挛。并积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经上述处理后,本组无1例患者因心理因素影响治疗与护理。
3.3心脏并发症的观察[3]:严密心电血压监测,观察康复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终止后即刻(15s内)心率、心律、血压变化。术后已改善的心电图运动后再度出现ST-T、T改变,上抬或下移超过0.1mv,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自觉胸闷、出汗、胸前区压榨感等预示冠状动脉急性再闭塞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心率在安静心率的基础上增加少于10次/分,提示可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心率不能随工作负荷的增加而加快甚至反而减慢,应停止运动或回到上一个运动阶段。
3.4早期康复活动中需注意运动方式,运动量必须适当:康复运动前3天以低强度为主,第4天后运动强度以中强度为主,避免引起过度疲劳,致使患者失去信心,对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适时选择机会进行早期康复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1]陈影霞,赵莺柳.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治疗AMI的术中配合与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11(2):23
[2]范现汝.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96-97
[3]谢树军,王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反复室颤抢救成功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7,29(12):1276-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