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从茅苍术质量评价看生药学的发展

王健慧  2012-10-09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药学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对苍术的质量评价为线索,分析了我国生药学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 茅苍术 质量评价 生药学 进展

苍术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来源于菊科苍术属苍术的根茎,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其有保肝、降血糖、利尿、抗缺氧等作用。苍术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传统认为江苏茅山地区的苍术质量最好,中医称之为道地药材[1-2]。在茅苍术作为一个道地药材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一直重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以区别于非道地药材,其质量评价的方法反映出我国生药学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1 古代生药学时期——以性状鉴定为主的阶段

作为道地药材的茅苍术,在我国很早就有使用。《中药大辞典》中这样描述其性状特征:“为植物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连珠状,有节,弯曲拘挛,长约3~10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根茎或短小的须根,可见茎残痕。质坚实,横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气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个大、坚实、无须毛、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佳。”[3]在性状鉴别中,根茎上含有的大量朱砂点是江苏茅山所产的茅苍术的重要质量指标。

从古代到19世纪中叶,我国处于传统的药物学时期,生药学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依附于本草学。在本草著作中,已经出现了对药物形态和感官鉴别的描述,但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药材的认识相当粗浅。人们评价道地药材只能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单的方法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毫无疑问,这种鉴别方法受鉴别者经验和个人主观感受的局限,客观性和准确性都是较差的。

2 近代生药学时期——以显微鉴定为主的阶段

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只依靠外观性状鉴别药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再加上药物贸易的发展,被出售的药物不仅仅是药材和饮片,还有一些被粉碎成粉未状,这就给生药的性状鉴别带来更大的难度,1806年,德国人阐明了细胞是植物体构造的基本单位后,显微镜就被用来研究生药的内部结构。尤其是1892年,生药学解剖图谱发表之后,利用显微镜来鉴别生药的方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成为当时生药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郑汉臣主编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中,对茅苍术的显微特征的描述是:“根茎横切面木栓层有10~40层木栓细胞,其中夹有石细胞环带3~8条,每条带由2~3层石细胞组成。皮层中散有大型油室,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内侧有木纤维束。射线和髓部散有油室。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并充塞有细小草酸钙针晶。”对其粉未特征则分别从石细胞、木纤维、草酸钙结晶、油室、导管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很显然,由于生药的各种组织形态均具有较稳定的显微特征,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组织结构、细胞形状及内含物,可以成为生药品种鉴别和质量鉴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弥补了性状鉴定的不足,这种鉴别方法比起性状鉴别要客观和可靠得多。

3 现代生药学时期——化学成分作为质量标准的阶段

在化学和分析化学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开始关注的是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因而,开始以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作为衡量药材质量的标准。20世纪60年代后,在对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时,现代的分析手段不断地被运用,色谱法和光谱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的对比研究,很多学者用化学指纹图谱对道地药材进行识别鉴定。高分辨率气相色谱(HR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色谱(HPCE)等已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到生药学的研究领域,成为生药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为生药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郭兰萍等[5]在研究中发现,茅苍术的挥发油组成特征不同于非道地苍术。茅苍术总挥发油含量很低(P<0.01)其归一化百分率含量大于1%的数目显著高(P<0.01),苍术酮加苍术素的含量极高,而茅术醇加β-桉叶醇的含量极低,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及苍术素呈现出一种特定配比关系(0.70~2.0)∶(0.04~0.35)∶(0.09~0.40)∶1。很显然,用这种方法来评价茅苍术的质量,来描述作为道地药材的茅苍术与其他苍术的差异,比起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来又是一大进步。

4 分子生药学时期——分子生物技术作质量评价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分子生药学的形成,标志着生药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分子克隆和重组的基因工程技术迅猛发展,与此相关的组织培养技术,特别是近年来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为生药学的发展支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20世纪90年代,黄璐琦等[6]对茅苍术展开研究,他们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作为道地药材的茅苍术和非道地药材质量差异的原因,考察苍术遗传结构,揭示苍术挥发油变异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一个植物药,它的“真伪优劣”归根结底与DNA的差异有关,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或伪品药材来源于不同的物种,不同物种其遗传物质DNA的组成是不同的,因此其最根本的差别是DNA的差别。20世纪90年代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RAPD),可用于药材的鉴定,特别是道地药材、贵重药材的鉴定。

通过RAPD技术分析真伪药材的DNA多态性,找出特定药材的DNA片段,对此进行测序,进而制备DNA探针来检测相应的药材,为生药学提供一个崭新、便捷、准确的鉴定方法,这种用分子生物技术来鉴别药材的研究,称为“分子标记鉴别”。这种方法的使用,将使生药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兴起和逐步成熟,在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方面充分显示了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基因水平上对药材进行研究,使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有了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解决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中不能阐述和表达的问题,是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上的重大突破。

综上所述,生药学作为一门学科,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茅苍术这种传统药材的生药鉴定的进展情况,折射出我国生药学发展的进程,帮助我们对生药学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 樊 敏,方成武. 苍术药材质量研究概况与探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2):143-144.

[2] 胡世林. 苍术的本草考证[J].中国医药学报 2001,16(1):11-13.

[3] 中药大辞典·上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66.

[4] 郭兰萍,刘俊英,吉 利,等.茅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14-819.

[5] 黄璐琦.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43-645.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