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烟草农业生产户籍化服务的实践
牛宝权 李闯 2009-08-08
论文关键词 烟草;农业生产;户籍化服务 论文摘要 介绍了许昌市烟草农业生产管理机制创新的先进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烟叶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充分发掘“公司”与“农户”两个市场主体间各生产要素的潜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创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河南省许昌市从2004年开始,对烟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推行了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模式。3年来,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技术推广、信息管理、物资服务、资源调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调控烟叶总量、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许昌烟草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推行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深入,烟叶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烟叶质量上。为适应新的形势,许昌烟区开始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九五”期间认真实施了“科教兴烟”战略,烟叶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市场份额连年减少的事实表明,烟叶质量与工业需求仍有差距,主要是传统的“浓香型”特色不突出、上部叶可用性差、高氯低钾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烟叶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许昌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烟叶质量成为我市烟叶生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操作者,是烟叶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资源,没有烟农的高素质便没有烟叶生产的高质量。在当前农村土地绝大部分归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承包使用的前提下,在烟农种烟规模小而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充分激活该体制中的各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关键在于烟草企业必须把烟农视为客户,突出对烟农的服务职能,解决技术框架问题,切实提高烟叶生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此,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提高烟草行业职工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烟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开展对烟农进行户籍化服务,对内部职工推行烟叶生产技术承包责任管理。 2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建立完备的组织结构 建立以市公司为主导,县公司、烟站为主体,烟技员和烟农为主力的3级组织体系。市公司及县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烟站站长分别负责全市、全县、全站烟叶生产年度及阶段性工作计划的制订,负责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考核。3级组织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烟叶生产收购户籍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到位,推动了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正常开展。 2.2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2.2.1运行机制。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是“分类划片,户籍服务;量化指标,强化责任;全程管理,服务到户”。具体为:①分类划片,户籍服务。根据种植模式、种烟面积和技术水平将烟农划分为A、B、C 3类,按照“工作量均衡”的原则,以烟站为单位对烟农进行划片,由烟站职工全员参与分包片区,并对每户烟农建立户籍化档案,用IC卡记录劳力、地力、前茬、种烟面积、品种、技术状况等基本信息,输入烟叶生产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管理与服务。②量化指标,硬化责任。烟技员负责所承包区域烟农的种烟面积核实、合同签订、技术指导、物资服务、政策宣传、关系协调、信息反馈、档案建立和督促合同履行等工作,具体指标在生产和收购环节量化为2个“五率”:生产“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技术落实到位率、物资服务到位率、烟农满意率;收购“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产购合同履约率、上等烟交售履约率、中等烟交售履约率。对2个“五率”指标分别设定分值,实行百分考核,以2个“五率”完成情况来衡量包户职工的工作成效,并实行工效挂钩,以硬化工作职责,确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落实到位。
③全程管理,服务到户。从烟田预留、整地、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到分级预验、烟叶交售等生产收购的全部环节,烟技员均要按要求对所承包的每一户烟农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信息、物资服务,并实施生产收购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控制关口的前移和控制环节的增加,用上一环节工作的高质量来确保下一环节工作的开展,最终保证烟叶的产量与质量。 2.2.2管理机制。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管理机制是“分层培训,系统教育;三级督查,三级建档;工效挂钩,全面受控”。具体为:①分层培训、系统教育的培训机制。分层培训,就是市公司按照烟叶生产环节对县公司烟技员、烟站站长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县公司分环节对烟站烟技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烟站分环节对烟技员及全体烟农进行技术培训。系统教育,就是利用冬末春初农闲季节,按照分层培训的范围,市公司、县公司、烟站3级对烟农分别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②3级督查、3级建档的考核机制。3级督查,就是在烟站、县公司、市公司分别设立督查机构,在烟站对烟技员开展经常性的督查考核的基础上,市县2级公司按环节对下级单位的户籍化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及时通报进展情况。3级建档,就是本着“有考核必有记录”、“考核为工效挂钩提供依据”的原则,在烟站、县公司、市公司分别建立户籍化工作考核电子档案,全面真实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及考核结果。③工效挂钩、全面受控的奖惩机制。工效挂钩,就是按照生产、收购2个“五率”考核结果,市公司分季度和年度对县公司的一把手、主管领导兑现奖惩;县公司在烟站职工工资总额控制的前提下,同比例确定各烟站的挂钩工资发放总额;烟站按工资总额对烟技员的挂钩工资进行二次分配。全面受控,就是通过指标量化、3级督查和工效挂钩做到把烟区的所有烟农纳入服务管理网络,使烟叶生产收购的全过程受控,使参与烟叶生产收购的烟技员全员受控。 3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优点 (1)育人用人的互补性。户籍化管理体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着眼于烟技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再寻求工作成效的整体提升,纠正了多年来强调用人忽视育人的倾向,解决了烟站职工在技术上“不会干”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对基层烟站职工技术培训的平台。 (2)考核奖惩的关联性。通过2个“五率”来衡量烟站职工、烟站、县公司的工作成效,把业务链上相关人员的责任目标与其利益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有机整体,以利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整体推进,扭转了对烟技员工作指标量化不够、考核无据的局面,解决了烟技员在思想上“不愿干”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对烟技员的内部管理平台。 (3)服务管理的有效性。本着“烟农至上,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资服务贯穿于生产、收购全过程,一方面为烟农及时提供技术、物资、信息服务,拆除服务框架,凸现服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以服务促管理,化管理为服务,密切企业与烟农的关系,提高产购合同履约率和服务回报率,促进企业与烟农的双赢,搭建了一个对烟农的外部服务平台。
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在运行中,按照环节制订工作计划,分期逐项落实步骤开展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奖惩,基本实现了户籍化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了技术推广、信息传递、物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农户”的烟叶生产体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提高技术到位率。围绕烟叶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开发,认真推广关键配套技术,依据不同植烟地块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方案,由烟技员负责指导落实,促使烟技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技术培训到人、物资供应到田、烘烤指导到炕、验级把关到包、信誉评价到户。 (2)有利于充分发挥烟站的基本功能。基层站点作为烟叶生产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烟草公司联系烟农的纽带。国家的有关政策、实用技术的推广、烟用物资的供应等都要靠烟站去宣传、落实。通过开展户籍化服务,建立了以烟农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使烟站应有的“规模控制、技术服务、物资管理、信息传递”4项基本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3)有利于对烟技员的绩效考核。由于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户,通过考核指标量化计分,实行了一种全新的制约机制和收入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了烟技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户籍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端正了基层职工的学风,挖掘出职工的工作潜力,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保证了烟叶市场信息、生产投入政策宣传到位,有效地稳定了烟叶种植规模,使烟农种植技术和整体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4)有利于适应烟叶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烟叶生产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制约了烟叶种植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使我们的烟叶质量年份间、地区间、农户间差异明显,不利于市场竞争。通过实施户籍化管理,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分类择优种烟,进一步规范植烟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5)有利于保证烟用物资的利用效率。由于户籍化服务实行的是烟技员与烟农“一对一”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