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长沙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

张德军  2011-08-17

[摘 要]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地也纷纷效仿。长沙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其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长沙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的主要做法,提出长沙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地也纷纷选择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扶持发展。长沙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抢占战略制高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长沙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条件 1. 高新产业基础较为扎实 2009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 483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已经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新材料方面,先进储能材料、复合材料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电池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博云新材的飞机刹车盘覆盖了国内67%的市场;生物医药方面,拥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现代中药、生物育种、基因药物和生物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在酶法制备工业催化剂等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方面,中电四十八所拥有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装备生产技术,与西班牙索拉日科公司合作建设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生产基地,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亿元以上;电动汽车方面,汽车整车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已达120多家。比亚迪推出了F3BM、纯电动E6、电动客车3款新能源汽车车型,电动大巴中心的建成将使电动大巴生产能力达到年均2 000台;电子信息方面,长沙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了动漫游戏、数字内容、软件外包和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 2. 科技创新能力较为丰富 长沙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部分领域的科技水平已跻身全国前列。全市拥有本科以上高等院校13所,部属科研机构18所,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48家,各类科研院所300余家。拥有院士4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30万人,科技活动人数占全省的40%以上。2006-2008年,长沙取得科技成果841项,申请专利9 449项,获得国家级奖励89项。其中,碳/碳复合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基因工程、基因诊断与治疗、干细胞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杂交水稻、油菜、油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3. 产业平台体系较为完善 长沙拥有高新区、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拥有一批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基地,拥有生物、软件、数字媒体、动漫游戏、软件服务外包等10多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是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另外,还组建了数字媒体、汽车及零部件、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等技术联盟,创建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机制,搭建了完善的产业发展平台。 二、长沙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约因素 1. 优势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长沙的工程机械、汽车等优势产业存在“技术空心化”问题,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跨国公司。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拥有全球80%以上专利,已形成牢固的专利防线和庞大的专利网络,而长沙工程机械企业掌握的核心专利的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例如,作为工程机械主导产品的移动式起重机,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数约16 230项,其中Liebherr、Manitowac和Terex这3家公司的专利数就超过了60%,并且一直垄断着高端市场,而长沙企业的专利数仅占1%。 2. 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偏小 长沙领先于国内甚至国际的现代中药、碳/碳航空刹车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干细胞、工业微波能应用、酶法制备工业催化剂等产业,规模还偏小。例如,长沙九芝堂制药的销售收入约10亿元,而扬子江药业、哈药集团的销售收入已达100亿元以上;长沙新能源汽车拥有较完整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体系,但整车的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具有明显优势的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规模还不到100亿元,仅1家企业达10亿元,而天津力神2009年销售电池1.22亿只,实现销售收入15.5 亿元。由此可见,长沙具有技术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 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 长沙的发展经验表明,以袁隆平、黄伯云等顶尖人才为代表的创新团队,使长沙在杂交水稻、碳/碳复合材料等领域占领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长丰新能源等企业的成长也得益于拥有领军型的优秀管理人才。随着长沙产业群及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延伸,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聚集国内外高端人才,促进人才结构的转型将成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突破口。 4. 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长沙在优化投资环境、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所进展,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资本市场不活跃,商务环境和政务环境不开放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上市培育、财政投入引导等投融资机制,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健全,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规模难以做大、做强;由于缺乏良好的商务和政务环境,项目的前期审批耗时较长,企业为此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项目建设与投产效率。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外借鉴 1. 国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 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各国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美国政府累计投入140亿美元,采取一系列补贴、减税、政府担保贷款等措施,重点支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法国政府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航空等战略企业的投资和入股。德国政府把重点投向电动汽车研发,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日本政府出台了为期3年的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侧重于促进IT技术在医疗、行政等领域的应用。 2. 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点,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资金保障和政策扶持,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加快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进行统筹研究和部署,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将陆续出台专项规划。二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引导地方财政和各类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渠道,通过发展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家正在完善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对外经贸合作等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或启动一批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新产品应用重大工程。同时,国家将重点加强与重大科技专项的衔接,加快推进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式、规模化发展。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