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环境管制与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个文献综述

佚名  2010-03-26

作者:许士春 何正霞 魏晓平

摘要:环境管制与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环境管制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环境管制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通过生产成本、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和环境政策优化等研究视角,对国外相关文献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环境管制;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 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各国政府都相继采取一系列环境管制措施。环境管制如何影响企业竞争力、企业自身又如何采取环境管理策略来提高其竞争力、如何协调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对这些问题国外已有一些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生产成本、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和环境政策优化等方面进行的。本文拟对国外相关文献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 一、基于生产成本视角的研究 环境管制是否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国外对此一直存在争议,这主要体现为传统学派和修正学派的研究观点。 1.传统学派的观点。传统学派声称环境管制的实施会降低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政府对企业实行环境管制,企业为了达到环境标准而消除污染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必然发生额外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较高的环境标准将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进而损害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严厉的环境管制所产生的环境收益有可能低于将本国市场让给国外竞争者所遭受的损失。因此,采用较高的环境标准是得不偿失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Walley & Whitehead(1994)认为,对单个企业而言,随着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企业越来越难以实现环境与竞争力的双赢,如果存在潜在的获利机会,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便会选择主动出击,而无需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制来迫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环境管制只会给企业增加负担,不会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Bradford & Simpson(1996)利用一个最优化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环境管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从而会降低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环境管制将意味着增加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的约束条件,而含有更多约束条件的同一个最大化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能带来更少的利润。 2.修正学派的观点。修正学派却认为环境管制降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观点是错误的,该学派主张新的较严厉的环境管制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动,从而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下降,较高的环境标准反而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环境管制能诱发企业创新,由于污染本身就是浪费和低效率的表现,只要新的环境管制标准是建立在激励基础之上的,受管制的厂商就能够通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环境管制能创造先动优势,这些企业通过主动引入创新技术,用新产品进行市场渗透来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代表人物Porter(1991)认为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被管制企业的创新,从而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下降,这可能会产生绝对竞争优势;相对于管制标准较低的国外竞争者而言,环境管制通过刺激创新可对本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产生正面影响。Nishijima(1993)研究了日本部分企业发现,当企业面临高效率利用能源和低水平排放污染的压力时,其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会有所降低,企业能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Van Beers(1997)从企业劳动力成本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由于企业环境的改善,会使当地居民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并且环境质量好的地区对投资企业和熟练工人更有吸引力,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雇请工人,从而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来提高国际竞争力。Christmann(2000)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完善产品设计等有效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二、基于贸易视角的研究 有关贸易方面的研究,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主要体现在经验研究方面。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管制会对本国贸易的比较优势产生不利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管制不会对贸易的比较优势产生不利影响或是影响不大。 1.环境管制不利于贸易的观点。Robison(1988)利用两种方法考察了环境管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种方法是用1美元产品价值中的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中减污成本比率的时间序列数据确定贸易模式的变化,利用此种方法他得出,美国进口产品的减污成本大于出口产品的减污成本,从而断言环境管制降低了美国污染密集型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种方法是构造了一个具有78个农业和制造业部门的一国贸易平衡方程式,并假设环境管制成本被列入最终产品价格中,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最终得出,污染成本对贸易的边际效应取决于进出口品的价格弹性以及相对价格。在对相关产业进行经验分析中发现,严格的环境管制对出口的边际影响除了矿产品外都是负的。 Han & Braden(1996)通过分析了19个产业净出口的污染治理成本弹性,结果发现造纸业及其副产品、化工业和金属冶炼业弹性较大且污染治理成本也较大;纺织和电子业有较大的弹性,但治理成本较小;其他许多产业具有较小的弹性。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环境管制对制造业的净出口具有负面影响,从而将会削弱国际竞争力。Busse(2004)对119个国家的5个高污染密集型的产业进行了检验,发现钢铁行业的净出口与环境管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对此解释是国际协定和公约以及严格环境管制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很高的环境成本。 最近有学者开始关注环境管制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而阻碍国际贸易,从而会降低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Minier(2003)研究发现,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而将环境管制作为一种贸易壁垒,从而限制了一些企业的出口。Ederington(2003)提出,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不同,各国采取环境管制政策也不同,从而可能会出现利用环境管制而限制贸易的情形,这对一些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利的。 2.环境管制对贸易影响不大的观点。Robison (1978)和Tobey(1990)研究环境控制成本对产品价格、产出及贸易收支的影响,发现从产业角度对总污染控制成本平均只占产业成本的很小部分。尽管在某些部门环境控制成本比较突出,但是很少有证据表明环境控制成本对贸易有显著影响。Tobey的研究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不同的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的格局产生很大的影响,贸易格局取决于由传统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Sorsa(1994)分析了7个高环境标准的OECD国家环境敏感产品的贸易流量和环保费用,结果发现在20年中尽管大多工业化国家采取了较高的环境标准,但这些国家的环境敏感产品并没有丧失贸易的比较优势。Levinson(1995)对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大部分研究都表明,相对于总成本来说,环境控制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比较优势几乎不产生影响。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