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聚外联 联中崛起——江西在中部崛起的空间战略选择
佚名 2007-06-18
一、内聚外联、分别对接——江西融入沿海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
1、内聚外联,练好内功
江西的区位特征除处于我国内陆和东南沿海结合部的有利地理位置,和利于接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以外,还存在被沿海发达地区极化的“边缘”区位特点。根据“核心——边缘”(费里德曼,1966年)江西处于沿海发达地区(“核心”)的“边缘”,属于边缘区。表明,江西是人口和经济要素省际净流出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江西净迁出343万人,比“四普”时迁出量增加11倍。从迁移方向看,沿海地区(粤、浙、闽、沪、苏)占迁移人口的90.6%。从1987年至1997年的10年间,江西品进口数量呈增加趋势,产品净调入意味着资金净流出。尽管农产品调出的数量也增加很快,但仍不足以抵消工业品和服务品的进口[1]。 “边缘”的特点是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缺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是南昌,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束缚,南昌缓慢,在全国50个中心城市中竞争力位居第36位。近年来南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城市经济规模、竞争能力仍不够强。缺乏大、辐射强的城市仍是制约江西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江西融入沿海发达地区,应采取内部加强聚集,外部扩大开放的基本思路。首先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特别是以南昌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核心区;第二是扩大开放,加强外联,全面实施“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内聚和外联的结合,将提升江西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将江西与沿海发达地区紧密结合起来,使江西尽快融入沿海发达地区。
2、区别对待,分别对接
江西南北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北部(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宜春、新余、萍乡)和南部(抚州、吉安、赣州)面积相同,但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迥异。2000年北部三产比例为18.6:41.4:40.0,南部为37.7:30.9:31.3;北部城市化水平31.1%,南部仅22.1%。北部已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南部总体上仍停留在农业经济和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2]。 江西南北差异符合江西地域分异,是江西省情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江西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注意到江西南北差异的客观存在,采取区域差异政策。江西融入沿海发达地区,在空间上(区域上)同样也应有所侧重:赣北基础好,浙赣铁路和梨温高速公路将它和上海联系在一起,应以融入长江三角洲为主,特别是发挥城市多、规模较大的优势,吸引高新产业和先进服务业;赣南毗临广东,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将二地联系在一起,文化上的认同,使二地较易融合,应重点对接珠江三角洲,在产业上广泛接受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广东沿海腹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