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
李先华 谢远笋 2007-01-18
摘 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生管理 思想道德教育 学习生活 课外生活
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一个与过去中学,小学有重大不同的场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种状况下,部分学生会在不同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了解分析,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通过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做细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育并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教育要抛砖引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要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本质上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资源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启示,例如,儒家经典《大学》开篇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孟子也谈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本末的次序,价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里讲到“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什么呢?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固然学问无大小,真理也无大小,但却有本末。
二、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要随时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让每个大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职责。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整个人都松懈下来,整天无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上倦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独立自主能力差,种种不良习惯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入校时就抓起。
新生入学,学校可以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安排大学生活、如何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联系、组织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进行现身说法,介绍学校专业是他们日后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奠基石,介绍专业人士的成功事迹,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印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树立好榜样,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管理还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严格管理为核心。班主任、辅导员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考后及时总结等,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学生有了学习压倒一切的观点,动力有了,主动性就出来了。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毕身财富。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辅助作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知道,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人完全从自身出发对自然界作主体性价值判断,用工具理性宰制性的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掠夺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了生态灾难。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实际上也是技术的集合,因为技术是实现欲而获得物的手段。将自然的对象化本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大力发展我国经济无疑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但是如果我们片面理解这种专门化、技术化,这也会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术化,进而会导致人的片面化甚至异化。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误解而导致的对根植这种关系之中的教育的误解,当前我国社会中有些机构和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付诸实践就是浮躁浅显、急功近利的行为,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教育的异化。教育背离了初衷,教育就是教技术,学习也就仅仅是学技术,教育本身也被技术化。这样的教育就会和科举无二,教育培育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和见利忘义的伪君子。原初的丰富性被逐渐片面化、工具化。物失去了物自身,而人也失去了人自身。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教育和学习的这种工具化、技术化倾向的危害,要及时防范与纠偏。
如果大学生没有健全的人格,诸如外在于人的道德教育、心理辅导之类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可以结合诸如学生的专业特色,现实问题或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征文、座谈会、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内容涵盖了诸如礼、乐、射、御、书、数等诸方面的活动可以达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可以让学生返回人性本始之善,振奋正气。
2.开展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仅要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我,社团对学生思想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其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虽然面对着从中学到大学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但通过参加社团的形式可以使他们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3.开展寝室互动活动,促进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及规划,有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风。大学生寝室不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的,他们不仅在此学习、休息,而且在此就餐、娱乐、交流思想。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规律,指定相关措施,经常深入寝室,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和他们谈心,讲理想,谈人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课外生活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有益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视野得到开拓,知识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一言以蔽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年版.
[2]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彭富春.《什么是物的意义?—庄子、海德格尔与我们的对话》[J].《哲学研究》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