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对于继续教育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国内访学制度初探

刘寿堂  2012-03-09

[论文摘要]国内访问学者制度是高校培养学术骨干、实现校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青年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要在继续教育的视阈下,理性认识当前国内访问学者制度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完善这一制度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高校青年教师访问学者

在通常意义上讲,继续教育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在终身教育战略思想直接影响和运用中所出现的一种教育职能活动。它属于学历教育后的一种多层追加型教育。继续教育是社会成员持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内访问学者制度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教育形式。

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是通过将青年教师派往国内有优势学科的一流科研院所、教育机构进行专项培训或者短期深造的一种制度。它是高等院校强化学术、优化师资、提升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地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访问学者和国外访问学者,以规格为标准可分为一般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以经费来源为标准可分为国家、地方、行业或者单位资助的公派访问学者和邀请单位资助的自费访问学者。本文着眼于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自我成长,探讨的主要是国家资助的国内一般访问学者。

一、在继续教育理念下审视高校青年教师访学制度

高校青年教师的国内访学制度既有利于青年教师个人的快速成长与未来发展,也有利于派出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储备,还有利于接收访问学者学校的健康发展。

(一)国内访学制度是青年教师实现继续教育的重要捷径

1.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幅度缩短,不少学科的“升级换代”已经真正实现了日新月异。传统学科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渐凸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青年教师虽然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往往囿于学科的狭窄视野,而且对自己毕业后本学科最新的前沿动态缺乏系统的了解。青年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阅历,有着较强的补缺意识,能够理性地把握自己的强弱优劣,有针对性地利用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快速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接受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

2.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在管理、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与调整,对师资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学历与职称上,更多地随着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而转变为青年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上。教学与科研是青年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体现教师职业价值的主要依据。参与学校建设与学生管理,是青年教师工作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逐步培养,其中,访学被认为是青年教师完成上述能力积累的“速成班”。

3.为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准备条件。做访问学者是青年教师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特殊经历,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上得到快速提升,也能够拓展青年教师的视野,搭建他们成长的宽广平台。一些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确定或者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找到了自己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或导师,有一些结识了在科研道路上志趣相投、能够相互砥砺的诤友,还有一些充分利用访学单位优越的学术资源整理收集了大量的科研基础资料。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后劲,为他们快速成长为学校的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或后备干部准备了条件。

(二)国内访学制度是派出学校参与继续教育的基本渠道

派出访问学者并不仅仅有益于青年教师个人的成长,对于派出单位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高校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所必需的,也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步骤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形式。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学科来说,派出青年教师去拥有强势学科的相关院所做访问学者,是快速高效地进行学科建设的不二法门。青年教师访学制度拓展了派出学校继续教育的渠道,使师资培养有了有力的平台与手段。

(三)国内访学制度是接收学校推动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接收访问学者的学校往往是“211工程”或者“985工程”重点院校,在某些学科或专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与强项。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接收院校不仅体现了自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还向社会传播了其办学理念与人文精神。尤其是北大等一流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特别是面对社会精英的高端培训,无论是对增强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访学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青年教师国内访学计划已经在繁荣学术、促进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理性地审视当前的青年教师访学制度,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访问学者制度功能发挥的瓶颈。

(一)青年访问学者制度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调整访问学者制度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主要是各地方在1986年原国家教委的《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试行办法》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实施细则。上述办法规定得非常原则,缺乏实际的可执行性。而部分地方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使青年教师通过访学途径实现深造的模式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一些高校在实施青年教师访学计划时也相对随意化。一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出台了实施细则来对访问学者制度进行规范,但不少内容没能够及时调整修订,时效性差。加之受地域因素影响,此类细则只能够调整派出学校与青年教师问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往往对外地的接收学校缺乏约束力,最终使访问学者制度的功效大打折扣。

(二)青年访问学者的接收单位疏于管理

《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试行办法》规定:“接受学校应按不低于博士研究生的标准提供学习条件、工作条件,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访问学者并不能直接为接收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接收方对这一制度缺乏足够的热情。个别接收单位为了其教学管理秩序甚至对访学者设置诸多限制,比如严禁访问学者跨院系听课,不解决访学者的食宿、图书借阅等问题,不允许访问学者参与特定的课题。指导访问学者的导师均为博导,他们自身教学科研任务重,社会活动多,一些导师长期在国内外游历讲学,师生间很难真正建立起紧密的学术关系和亲密的师生情谊。接收单位对导师的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监督,使导师对访学者的指导与考核沦为了形式。即使个别访问学者参与导师的学术研究,大多也局限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或资料收集等外围的学术活动,青年教师从中获取的教益极小。

(三)青年访问学者的派出单位怠于支持

青年访问学者制度有利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理应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参与访学。但事实上,一些学校往往将青年教师的访学视为个人行为,没能够上升到学校发展、师资建设的高度来对待。学校常以师资紧张、经费有限为由阻止或变相阻止青年教师参与访学。尤其是时限为一年的访问学者很难通过所在院校的审批。另外,青年教师财力薄弱、访学期间开支巨大,他们无法获得学校相应的资助或补贴。相反,一些学校还以青年教师外出访学而未能完成工作量为由扣除其部分甚至全部津贴,致使青年教师不敢轻易参与访问学者的遴选,即使有幸成为访问学者也可能会在访学期间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 (四)青年访问学者本身对访学认识上存在偏差

访学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深造机会和人生体验。但不少青年访问学者没能带着明确的目的出发,仅仅将访学视为短暂脱离工作苦海的避风港,或者盲目地跟风式访学。他们在访学期间既不按照访学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活动,也不致力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样的访学历程完全被当成为了一次公费游玩,既虚掷了自己的大好时光,也浪费了宝贵的访学资源。

三、改进高校青年教师访学制度的探讨

笔者曾经有过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访学经历,对当前青年教师的访学问题有一些直观的感受与体会。笔者以为,要着力改进青年教师国内访学制度,真正体现这一制度的现实意义,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将青年教师国内访学计划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鉴于目前规范访问学者制度的法律文件的不完备,有必要通过教育部门的行政规章来从源头上建立访问学者制度的长效机制。

1.强化接收单位的监管义务。可以在《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规范,来约束接收访问学者的科研院所。从而明确其在培养青年学者方面的义务与责任,以使国家重点投入的科研与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尤其要强调接收单位对青年访问学者的考核与管理义务,要完善对访问学者导师的遴选与监督制度,真正将导师指导青年访问学者的情况纳入到学校对导师及其学院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中。

2.细化派出单位与访问学者的法律关系。通过制定具体的访问学者制度与规范,明确划分派出学校与青年学者之间关于访学问题的责、权、利关系,甚至可以借鉴人事合同关系的模式处理访问期间的权利义务及纠纷。高校自身也要通过学校层面的人才制度的创新来推动访学计划的实施。比如说,在资助政策方面,鉴于青年教师的访学是一种带着研究性质的学习,所以可以将其访学计划作为一个校立课题给予立项,使其学习研究更有针对性,也便于以科研成果的方式考核验收其访学成效。

3.深化科技、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现行的人事与科研制度,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尤其是西部高校和二本、三本院校的青年教师)申报访问学者计划,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项目、计划向高校青年教师倾斜,为青年教师参与访问学者计划搭建平台。特别是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等,能够给予青年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

(二)青年教师在参与访学过程中的着力点

1.访学的目标要明确。青年教师在申报访学计划前应当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此行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步骤。访学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人生经历的组成部分,所以应当将访学计划放置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框架下来安排设计。尤其要有强烈的补缺意识,要认真梳理自己的弱势与缺陷,确定自己在访学中最需要学习什么、最需要弥补什么、最需要提升什么。同时还要将自己所需与教研室所需、学科所需、学校所需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发展与派出学校的发展同步。

2.教学与科研是访学的重点“功课”。接受访问学者的大学通常都是“211工程”或“985工程”的重点发展名校,办学资源和学术氛围都有优势。指导访问学者的教师通常都是在该学科领域有着较高学术造诣与较好学术声誉的博士生导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宽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言传声教地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成长。访学中要特别强调对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其一,课堂观摩。大多导师同时在给本科、硕士、博士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访问学者旁听导师的课堂教学,学习课堂组织、传道授业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再通过反思归纳,就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除了导师的课以外,所在学院相关课程也应当适当旁听观摩,甚至与自己专业关系较少但授课教师的评价度特别高的课程也应当去旁听取经,以便博采众家之长。另外,名校的讲座大都由社会名流主讲,其“含金量”较高,要更多地参与。

其二,参与科研。除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访学期间由派出学校所下达的科研任务以外,还要参与导师正在研究的相关课题。指导访问学者的导师会将青年访问学者纳入到由自己博士、博士后等组成的科研团队中去,从事一些较外围的基础性研究。更重要的是,导师会在指导访问学者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一些研究经验、思想、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会利用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博士生的论文开题及答辩会等渠道来拓展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锻炼其科研能力。

3.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访学虽然只是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一个短暂阶段,但是如果能够高效地利用这一阶段,就能够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短暂时间里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比如,如何在与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阶段、专业背景、职称层次的青年学者们的交流相处中学到知识、积累能力;如何利用访学的时机练习普通话、英语口语、计算机操作、演讲技巧、粉笔字与线条画等专业技能,弥补弱项;如何利用出差外地的机会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广交朋友。可以说,只要心怀学习的使命,访学将为青年教师提供提高综合素质的绝好机会。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