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透明度问题探讨

胡伟利  2009-10-03

摘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严重不透明,已极大地影响了使用者的利益。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信息披露,增强会计透明度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成为当今我国会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会计透明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状况,对如何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进行了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是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是确保市场有序而规范运行的必要条件。会计透明度就是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财政职能、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运动方式和预算会计信息需求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健全而透明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透明度是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

一、会计透明度的内涵

透明度是指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披露本身不必然导致透明; 为实现透明, 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相关和充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披露, 且这些披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计量原则之上。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 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 使用者能据以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换言之, 在现有的确认与计量的框架下, 通过有效的披露来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应当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从目前的各种论述及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看, 有效的披露应当包括披露更多的信息(即“充分披露”), 还包括以恰当的方式披露恰当的信息(即“相关性”和“重要性”)。当然, 上述要求还必须建立在所披露的信息相对可靠的基础之上。会计透明度是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 它是以相关性与可靠性为主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延伸, 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 会计透明度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1)存在一套清晰、准确、正式、易理解、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2)所有部门,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和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准则;(3)企业必须对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使外部使用者随时获取关于企业的所有信息。判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是否达到高透明度, 应当以外部使用者是否可以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作为标准。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

1.各级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年终结账

当前在以现金基础的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遇到预算己经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当年无法支付款项的问题,从而使年终结余出现“虚增”现象。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大部分支出是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即按国库实际拨出款项列报。而对于一些较大的支出项目,需要按项目进度分次拨付资金。当部分项目跨年度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国库实际拨款数小于预算支出项目所需金额的情况,按此记录和确认总预算会计的支出数就会使预算出现结余,而实际上它是应付未付的资金,并不是真正的预算结余。

2.难以跟踪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为满足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近年来,财政部陆继进行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方面的改革,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以政府采购为例,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是按照批准的预算和合同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款项,即采取直接付款方式。这时会出现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情况:在采购材料物资过程中,有的材料物资已到而发票账单未到,或发票账单已到而材料物资未到;有的采取一次付款方式,有的则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同时,由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的验收存在时间间隔,或者一些大型公共工程的采购余款需要在较长的工程保修期结束后才能支付,若按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则难以跟踪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3.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主要目标是反映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以满足财政管理的需要。政府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是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部门,再次是立法机关和审计部门。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广大纳税人的关注。同时,随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国外政府和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将无法满足国内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状况及其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支出结构及其效果等信息的需求。

4.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体系,这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无法反映其他的重要信息,如行政事业单位财报告中的核心报表—资产负债表,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衡量的工具,由于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因而不能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收入支出表提供的息也主要是关于现金收支及现金余额的信息,难以体现政府的运营绩效。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透明度的措施

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透明度,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儿方面。

1.制定完善的会计准则

进入21世纪,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己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以财务会计概念为主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以其作为参照,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指导,避免会计准则之间相互矛盾。其次,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在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增加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同时严格规定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数量,对于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的行为严格要求充分披露,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同时我们建议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坚持“在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的原则,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历史成本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相关性差,在当前科技进步迅速、物价波动幅度大的社会背景下,往往难以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导致高估资产和虚盈实亏;另一方面其他计量属性相关性较强,但缺乏可验证性,主观成分大,易被操纵。

2.严格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的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的会计管理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度上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增强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我们同时认为,各单位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质及具体情况,依据《会计法》等法律规章,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制度的制定要体现相互制约机制,同时制度规定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3.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只是为提高会计透明度奠定了技术基础,而要真正实现信息披露的高透明则离不开监管。首先,要健全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应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由行业协会进行日常管理,真正实现行业自律;使有限责任合伙制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流形式,加强和完善与有限合伙制有关的制度建设;建立与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信用体系,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信誉程度进行动态的评定,从而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促使其严格执业。其次,要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近年来会计不透明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查处不严,造成会计造假成本过低,当违约的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经营者就会选择违约。目前的状况是,守法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造假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及时监督,加大力度予以惩罚,降低预期风险的净收益。

4.深化事业单位内部自身改革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职能分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职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预算改革中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突破的问题。因此,应积极的转变单位职能,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公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克服和避免市场失效对社会经济的冲击,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单位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点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经济管理职能的双重经济职能的分离。同时要要优化单位股权结构,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严格禁止内部人控制;其次,采取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