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本轮物价上涨特点
佚名 2011-12-19
摘要:当前,物价出现了持续上涨势头,从7月份开始节节攀升,10月份达到4.4%,11月份更是高达5.1%。国家发改委也首次表示今年全年CPI将突破年初设定的3%警戒线,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预估明年CPI将在4%左右。
关键词:物价;特点;CPI
当前,物价出现了持续上涨势头,从7月份开始节节攀升,10月份达到4.4%。11月份更是高达5.1%。国家发改委也首次表示今年全年CPI将突破年初设定的3%警戒线。国家经济信息中心预估明年CPI将在4%左右。其实,本轮CPI上涨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次较为明显通胀比较,仍处在温和通胀时期。第一次发生在1980年,商品价格上涨7.5%;第二次发生在1988年和1989年。这两年的通胀率超过18%;第三次发生在1993年至1995年,这三年的通胀率超过14%,其中1994年更高达24.1%。可是本轮物价上涨却社会反映强烈,引起了大家的恐慌,国家高度重视,及时、坚决、果断地打出组合拳,多管齐下,长短结合,不惜动用行政手段,严控物价。因为本轮物价上涨有着非同以往的鲜明特点:
第一,此轮物价上涨形态。为供应紧张性与成本推动型相互交织。情况复杂。经济学一般认为,物价上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供应紧张型物价上涨;另一种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而本轮物价上涨,是二者共生共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既有涨价势头猛,来得快,易于受到“热钱”炒作追捧特点;同时又具有连锁反映面广,时间滞后性强,易于导致宏观调控的“两难”困境。当前物价上涨是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不同形态。情况错综复杂。给调控工作带来困难。
第二,此轮物价上涨,与国内结构调整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已30多年后的今天,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收人结构、分配结构等,实现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在上涨。矿石、废金属、橡胶价格在上涨;由此必然推动成品油、金属、肥料、动力和运输价格上涨;进而推动食品、服装、住房、交通等价格的上涨。不难理解,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还会延续,不会再短期内结束。对此。要有较长期的思想准备。
第三,此轮物价上涨。与国际因素、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关系密切。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提振经济,摆脱危机,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经过二年多努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民经济先后企稳回升,并逐渐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则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欧盟内主权债务危机也你方唱罢我登场。为刺激经济复苏,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以邻为壑,为一己私利,进来又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发钞票,导致流动性全球泛滥,美元进一步贬值,推动世界范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并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凡此种种,都导致我国输入性通胀有增无减。极大地增加了我国调控物价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困难程度。
第四,物价上涨导致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下降,从而放大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冲击和危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指数如果以1978年为100,则2008年为815.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指数为793.2。但是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22.7,其中城镇为563.5,农村为390.7,收入增长绝大部分为物价上涨吃掉了。同时,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居民全部财产的1.4%。同样的物价上涨,对绝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特别要注意到的情况是,此轮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居民基本消费支出项目的食品上面,而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为40%左右。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74%。同时,居住类价格指数同样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另一个“推手”。事实上购房款在整个居民储蓄和实际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房价不断飙升,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大大降低,更出现了一批规模庞大的“房奴”。这些,对于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购买力产生重大影响,使他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