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急见刊

关于“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不同化学课型中的运用

毛娟  2011-09-27

近几年,“活动单导学”模式正在如皋各个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它打破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变“无效的教”为“有效的学”。作为“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积极拥护者,笔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如果在不同的化学课型中对模式的不同环节有所侧重,体现不同课型的特色,“活动单导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新授课——创设一个好情境,营造想学乐学的氛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对于一般的新授课来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由实验引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但是,不是每节课都有实验,尤其对一些纯理论的知识的学习,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先感知、再应用,营造想学乐学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活动单导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奇、趣是活动情境的本质特征,它让学生在新情境中产生疑惑,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投身探究活动。例如,有机化学历来是比较枯燥的内容,很多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所以学得很无趣,也很被动。我们不妨以其中一课为例,创设一个情境,看看学生的反应如何。 例如“有机物的分类”活动中的一部分:先给学生一些球棍模型的物品: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若干根棍子,让小组内学生共同去研究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感觉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同时,再罗列出一些结构,给学生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既害怕做得不对,又不服输,想亲手试一试,从而在不自觉中就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状态。 附: 活动一: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5分钟自主,5分钟讨论,然后展示) 1.根据提供的球和棍,小组探究碳氢原子可以有多少种排列方式,感知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2.写出下列3组有机物的分子式,比较它们的分子式,总结规律。 ⑴、、 ⑵、、 ⑶ 、 3.写出C5H12可能的碳架,再填氢原子。 小组讨论,小结方法。 这样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难点——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不就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了吗?而且效果会比死记硬背的好得多。不同的新授课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境,比如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定量关系可以采用模仿的方式,先观察例题,再模仿;再比如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可以采用观察归纳法,让学生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所以说活动情境的创设由于弱化了学习内容的学科特征,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上这门科目,对其产生兴趣,对学习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复习课——制定一张好单子,挖掘学习小组的潜力 复习课向来是枯燥无味而且最难把握的,因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处于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阶段,若复习得过细当新课讲,不仅时间不够,学生也不耐烦;若过于粗糙,又担心学生复习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所以设计的活动单要能使学习者不断自发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即设计的活动流程能使学习者不断产生活动欲望。 例如,化学用语一直是学生复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易错点。笔者曾上了一堂用竞赛的方式复习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的课,学生不仅把知识点牢牢的掌握了,而且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培养了小组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附:部分活动方案(前一天学生自主复习化学用语) 【比赛规则】 1.以组为单位参赛,每个活动严格按照活动单中的要求进行,每个活动的得分均有课代表统计,按照总分的多少判断名次。本次比赛满分100分+20分附加分。 2.活动过程中超时、未按活动要求进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自负。 3.方程式判分标准:未按要求写的(如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的、未写条件的均为0分。 活动一:夯实基础,挑战速度 10分钟内每人按照要求单独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写好后,由一组抽查另一组中任两名同学,得分的平均分作为组的最终得分(小组间推磨进行,最后一组抽查第一组),判分时间3分钟,若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判出分或判分有误扣10分。每个方程式3分,本活动满分45分。

参考文献 [1]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9 [2]缪建新,陆子君等.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下载